■杨班玛草/甘肃省甘南州卫生学校
所谓“学籍”是一个学生属于某所学校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和资格。即学校通过特有的招生手段收录的学生的注册程序。在这一基础上,进而开展的注册学籍、选修课程、课程成绩评定与学校迁移的考核等工作即为“学籍管理”。中职学校虽不同于普通中学教育,但在学籍管理方面也是同样重要的一份工作。但是,同普通中学教育不同的是,因中职学校的学生能力水平层次差异相对较大,故而在学籍的管理过程中普遍呈现的是管理难度较大。
一、当下中职学校在“学籍档案管理”中尚存的相关问题
(一)人才培养模式面临多样化的变革挑战
随着当下教育制度的进一步深入,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正在面临多样化的模式变革,这样一种现象无疑是给中职学校学生的“学籍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但同时也是新的机遇。多样化的模式变革主要表现在:学生档案材料没有及时录入与更新、学籍录入规范性较差等。据调查,大部分的中职学校旨在重视:《学生考试成绩登记表》、《学籍卡》等反映学生学科成绩的材料,然而并没有重视到有关学生技能与水平的:《考生职业技能鉴定表》、《实习训练成果表》、《德育考核成绩表》等。整体来看还主要反映出应试教育的影子,在这样一个推行素质教育的社会背景之下,这样的档案管理难免有失偏颇。
(二)网络化社会中电子档案网络化管理的相关问题
伴随着网络的大面积使用与推广,学籍档案管理也正在迈向网络化管理模式。所谓档案管理的最终目标,无非就是为了学生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为了能够有效的实施并利用,实现学生的档案网络化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且必要的手段。然而好景背后,却是面临的档案网络化管理的漏洞百出:电子档案真实性问题、档案管理安全性问题,还有网络安全问题、计算机故障问题、电子档案长期保存问题、软件技术上不完善等等。还需要我们继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才能得以保证。而上述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去解决。
二、针对上述学生档案管理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树立现代化学生档案管理的相关理念,提高认知度
随着当下中职学校教育管理的一步步深入与改革,学生们的现代化档案管理的建设已经越来越受到各个学校的关注与重视,同时也被提上了各大学校的重要议程之中。针对上述所讲的第一个人才培养模式面临多样化的变革挑战的问题,笔者的对策是:学生的档案管理工作要适应新形势下的各种变革与完善。第一,学校领导与教师方面。作为学校的领导层面人物,需要充分认识学生们的学籍档案管理的重要价值与作用,同时要将其放在重要的地位上。加快转变传统的、旧有的档案管理理念与意识,不断的更新管理思路与方式,以适应当下学校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问题。第二,学生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方面。学生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是在这一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力量,因此一定要服从于上级的领导与指挥、必须不断更新管理理念,从而实现学生档案管理的有效性与提升档案管理的价值所在。最终,实现学校学生档案管理部门转化为人才与干部工作的有效科学的信息库,充分利用大数据,使学校的学生档案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利用。
(二)建立健全建档立案的相关制度,完善管理制度
解决上述第二点的“网络化社会中电子档案网络化管理的相关问题”,就要建立健全建档立案的相关制度,完善管理制度,即建立归档材料的相关收集制度。正如上文所言,中职学校的学生能力与水平分层较为严重,因而导致学生们的档案材料形成渠道之多、来源之广。大事虽说如此,也是有迹可循的。据笔者调查,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招生录取之时,就要加大收集招生时候的与入学之前的档案材料,这些档案材料具有一定的考察意义,应当予以重视,并加紧录入时机;第二阶段:档案材料的收集需要多渠道获得。这里面不仅需要包括学生日常的德智体美各科成绩、社会实践活动与竞赛等材料外,更加注重对党团材料、教务处和学生会等方面的积极收集与录入等问题;第三阶段:这一阶段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即每个入学后的学生无特殊情况之下在毕业之际对相关课程与成绩的总结与教评环节。一般包括:毕业生登记表与鉴定表、成绩与积分表、学生体育合格证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