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三心三治一守”法治与传统文化保护研究——以恭城瑶族自治县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工程为例

  • 作者: 长江丛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5075
  • ■邓诗婷

      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

    一、恭城瑶族自治县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实践

    (一)恭城县传统文化保护的基本思路

    恭城瑶族自治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全县30万人口有60%的瑶族人口,117个村委中都有瑶族同胞的生活区。党的十九大之后,恭城瑶族自治县严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方针政策,积极开展相关措施。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恭城县县委书记邓晓强在2018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暨扶贫攻坚工作会议上提出: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学习栗田村传统文化优秀经验,全面铺开成立村级“党旗领航,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合会”工作,弘扬“忠孝仁义”优秀传统文化。以“治理有效”为基础,构建“三心三治一守”乡村治理新体系,培养和弘扬广大群众的忠孝心和互助心。恭城县强调的所谓的“三心三治一守”治理模式是指“忠孝心、敬畏心、互助心;自治、德治、法治;守规矩”为一体的治理体系,特别是关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方面,尤其强调“三治”。

    (二)恭城县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实践

    时代在发展,恭城瑶族自治县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和交通的便利,其在旅游发展业不断发展壮大,同时接受外来文化的冲击特别是电子时代的冲击,其后果将是直接导致当地的传统文化遭到断崖式的打击。恭城瑶族自治县正积极开展“三心三治一守”活动,将法治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建设相融合,通过宣传深入人心,真正使群众崇尚“三心”,走向“三治”,做人守规矩,提高百姓法治素养及道德素质,提升群众安全感及满意度,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平安稳定的良好环境。

      1、立法保护

      2018年7月27日,《恭城瑶族自治县传统村落保护条例》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批准。自2018年10月1日起在恭城瑶族自治县施行。这部条例是广西首部传统村落保护法规,也是全国民族自治县目前保护传统村落唯一的单行条例。

      2、司法保护

      在恭城县平安乡某村的古井百年来哺育着周围村民,代表着传统村落智慧的结晶,是乡村文化生态的重要遗产。但在2015年4月,黄某甲等人认为古井影响其家族风水,组织他人强行将古井填平。恭城县人民法院判决生效后,黄某甲等人一直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2018年1月,申请人向该院申请强制执行。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坚持生态司法,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历时四天终于在6月6日将百年古井恢复了原状,保护了传统村落生态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3、行政保护

      对于行政机关所进行的活动,与其说是保护,更贴切的说法应该是传承和弘扬。在“三心三治一守”的治理理念下,恭城瑶族自治县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恭城瑶族自治县每年都要举办关公节、婆王节等大小节庆12个之多。瑶族同胞通过各种节庆,增进民族团结,历代都有以节会友,以节联姻习惯。与此同时,恭城栗木镇常家村、恭城镇乐湾村、恭城镇庄埠村成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联合会。全恭城镇绘制法治及传统文化墙70余米。文化墙整合了法治及传统文化的精髓,宣传内容主要围绕“三心三治一守”活动主题,涉及忠孝心、敬畏心、互助心、自治、德治、法治等多个方面内容,寓教于乐,向老百姓直观地展现出“三心三治一守”活动内容,让其产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宣传效果,从而让辖区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二、恭城瑶族自治县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存在问题

    恭城瑶族自治县在2018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主要是进行了内容和形式上的再现和完善,但是对于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仍然是难以覆盖,需要长足的发展,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全方位保护。

    (一)立法的内容不够全面

    首先在我国关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全面。在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关于物质文化的存在形式的保护和对精神文化的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有所缺失。我国现阶段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法律法规的构建仍然停留在非物质传统文化,虽然获得一定的成果,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是难以望其项背的。刑法保护不周延,还是以民事调解、民事协商为主,导致保护力度较弱。在罪名的设置上,只规定了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妨害文物管理罪等几项罪名。但是,除了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之外,其他各项罪名都是明确标识要保护的对象是“文物”。文物在我国是有专门的鉴定机构鉴定之后国家认可才可以算得上是文物的,而民间的传统文化,一些宗祠等如何鉴定其是否为“文物”?这个就是存在很大的漏洞的。

    (二)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

    恭城瑶族自治县作为一个旅游大县,主要依靠旅游拉动经济发展,所以对于传统文化保护方面做出非常多的努力,取得较好成果。在最新出台的《恭城瑶族自治县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对传统文化村落进行立法的保护,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早在2013年恭城县就通过了《恭城瑶族自治县古村落保护规定》,但是,由于国家没有出台相关保护传统村落的法律法规,要着力解决传统村落保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纳入法制化的管理轨道,需要制定相关法律规定。

    (三)公众参与存在形式主义

    在恭城县,相关单位举办的一系列活动中,公众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相关活动的参与度是比较低的。这是长久以来公众对于传统文化保护意识淡薄造成的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此外,来自经济发展带给传统文化的冲击导致的群众参与度低。当地的男女老少在衣食住行和语言文字等方面都与汉族没有差别,只有在像盘王节这样重大的节日庆典才会穿着传统瑶服,完全没有传统文化印记在他们的心中。

    三、恭城瑶族自治县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未来发展之路

    在对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法律保护的进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其次是立法司法和公众的参与程度,相应的影响着当地的传统文化发展传承。其“三心三治一守”的治理理念经过实践的考验是可行,应该围绕这个理念加强法治建设,对恭城瑶族自治县进行全面、系统的推广与实施。

    (一)对瑶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

    从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而言,由于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在主体和保护期限这两方面的不确定性,使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护受到限制。基于此,笔者建议,相关立法机关在完善现行法律制度的同时,扩大对少数民族传统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在主体上,尽量将少数民族作为一个独立的权利主体,归入知识产权的保护主体范围上,将现在已知的和可供挖掘的、待考察的一系列传统文化知识作为知识产权保护的客体。在保护的期限上,应该考虑是否需要延长保护期限或者是对于一些具有传统意义的文化知识给予特殊的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同时,通过立法的方式来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也是大势所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天然的适用于民法典,而且在刑法上也可以对相关侵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所有权人的行为制定相对应的刑罚规定。一方面可以就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客体进行分类。其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知识产权法律客体和主体的基本的立法保护是刻不容缓的。明确公权力主体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带头组织实施,有利于正确有效的进行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

    (二)增强宣传教育与保护意识,优化传承人队伍建设

    目前,瑶族传统文化面临的一个比知识产权保护更迫切的问题就是后继无人。在恭城县,瑶话几乎失传,瑶族服饰也是一改再改,变得跟现代潮流服饰无差。这种种现象都应该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最重要的是要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宣传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性,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提供物资和环境的保障。多培养接班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大多数是需要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来学习,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基于资金的鼓励,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便利,保障传承的延续性和全面性。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是少数民族地区人民保护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不竭动力。

    (三)刑法保护制度的完善

    完善侵犯非物质文件化遗产相关犯罪的构成要件。首先是要完善对集体知识产权的保护。像一些家族的宗祠,村集体的村规民约或者当地的文化,如果被侵犯,损害民族利益的,也需要定罪处罚。其次,对于破坏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犯罪主体扩大到机关、单位、企业等范畴。对文物的破坏不仅是个人的破坏、倒卖等,一切单位也会存在操作不当导致的传统文化被破坏。同时将传统文化景观、历史建筑等都纳入刑法保护的范围。三是增加危险犯的规定。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大多数是不具有可再生性的,一经破坏就无法复原,只有通过事前预防来减少犯罪的发生,做到有效保护。

    四、结语

    “三心三治一守”理念是恭城瑶族自治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忠孝仁义互助的精神指标,这也是瑶族经久不衰的民族特色。自治、德治与法治的结合,是当今时代的号角,是党和人民历史和实践的产物,同样适用于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保护中。在我们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传承中,重视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仅关系各少数民族的延续和发展,更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繁荣与昌盛。

      注释:

      ①王希恩.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状及其走向[J].民族研究,2000(6).

      ②刘春荣.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双月刊),2018(4).

      ③张辰.对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A].知识产权文丛(第8卷)[C].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66.

      本文标题:“三心三治一守”法治与传统文化保护研究——以恭城瑶族自治县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工程为例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47443.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