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 作者: 长江丛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32517
  • ■梁清泉

      徐州医科大学

      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进程加快,高校经费来源渠道逐渐多元化,已经不仅仅依靠单纯的财政拨款,其办学自主权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学校往综合型大学发展。这些变化为高校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增加了财务风险,这就急需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来控制、降低风险,不仅是管理和控制财务内部的经济活动,还要涵盖整个学校的资金活动,建立一个一体化的内部控制网络。

    一、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概述

    高校是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是以为国家培养人才为主要目的,因此其内部控制的目的又不同于企业。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相关规定,高校内部控制是高校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为了保证教学、科研等活动正常开展,以及学校的资金和资产的安全、完整,校内经济活动的合理、合法,从而对经济业务活动所进行调整、评价而制定的制度与程序。高校内部控制主要是指与其有关的经济事项活动,比如教学经费收支、科研经费收支、固定资产购置与报废、后勤与基金资金支出等。

    二、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一)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财务内部控制环境是整个内控体系的基础,由于我国大部分高校,只重视教学、科研等制度的修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起步比较晚,高校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概念理解不深,部分领导认为财务工作就只要保证高校经济活动正常运转,不出现腐败问题就行,使得内控意识较为薄弱。正式由于自上而下的不重视、不了解,虽然出台了部分规定,但往往形式化,比如只有财务部分岗位实行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只有简单的章、票、印相分离,而没有将其控制范围扩大到全校的经济支出,因此当遇到实际问题时,往往因为存在漏洞,发生经济风险,并且难以防范。

    (二)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首先,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日益扩张,尤其是前些年各高校新校区建设的展开,单一的财政资金来源满足不了学校扩张的要求,为了筹措资金,产生了“银校合作”的模式,大量举借贷款。在最初的几年,财政部门大力支持,每年的预算资金中都会下达相关的化债资金,但随着财政银根的缩紧,化债资金逐年减少,部分高校已经难以正常运转。其次,现有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覆盖范围不够全面,尽管财务内部出台相关内控制度,但规定内容比较笼统,控制对象也仅限于部分科室部分人员,而对高校其他行政、院系所涉及的经济活动,并没有将其纳入到系统中。

    (三)缺乏监督与控制机制

    高校的内部审计是财务内部控制中关键的环节,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的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有:首先,审计项目的覆盖面不全。现有的审计部门,其审计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财务部门账务审计、基本建设审计、大额仪器设备购置审计、财政拨款专项资金审计等,忽略了诸如院系的日常资金收支、部门创收经费的提成与分配、校办企业的成本核算等;其次,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有待提高。高校的审计部门审计部门人员,大多只审计校内日常资金活动,一些金额大、性质重要的资金支出,往往聘请专业的会计/审计事务所来办理,致使在审计的环节上,没有进行全程的跟踪;再次,缺乏事前和事中审计。目前审计部门大多是在经济项目完成之后,再对其进行审计,主要为事后审计,缺乏事前项目立项的论证、事中项目的审核和检查,结果资金使用完毕,到底有没有得到预定的效益,没有一个准确的结果。可见,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督形同虚设。

    三、建立高效财务内部控制机制的对策

    (一)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环境

    首先,各高校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与战略,设计符合校情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对已存在并发现的问题加以修正,不断完善;其次,要正视所面临的人文环境,一个学校内控制度执行的好坏,关键还是要靠人,尤其是学校管理层。只有引起高层的重视,内控制度才能更好的推行;最后,完善机构人员配置。内部控制制度的出台与执行,并不是财务部门的内部实行,还关系到国有资产、审计、甚至是全校的经济活动,因此,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工作岗位,实行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制度,使得各个人员各司其岗,保证其工作的独立性。

    (二)进一步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以单一国库账户体系为基础,以国库集中支付为拨款主要形式的财政管理制度,是各高校目前主要的支付方式。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仅可以追踪资金的使用效率、使用去向,还能确保资金按照既定的用途来实现,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内部控制风险。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平台,政府部门也可以对各个高校的资金使用进度进行监管,做到资金去向有迹可循,降低部门高校违规转移资金的风险,同时,还可以大幅度提高预算执行的准确程度,便于决算数据的横向和纵向比较。

    (三)建立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

    高校不同于企业,不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因此其风险意识弱于企业。但随着近些年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银校合作”模式的不断加强,贷款的风险越来越大,高校管理者必须建立起较强的风险管理与防范意识。首先,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做好事前风险的预警与防范;其次,加强事中经济事项事中、与事后的检查与评价,请校外的专业机构,参与大型经济活动的跟踪调查,变革陈旧的拨款方式,分批次、分进度,就同一经济事项,根据评价反馈来进行下一批次的拨款,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最后,各级财政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着重调查“银校合作”所产生的贷款,防止高校因为盲目扩张,而引起的贷款危机,建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促进高校更科学、健康地发展。

    (四)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与检查

    我国高校对内部控制的监督与检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内部监督,主要指审计部门;而是外部监督,主要指会计、审计、税务等外部机构,对高校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就校内审计部门而言,其职能主要是对经济活动的资金收支进行审核,监督其实物、资金、信息、进度等,并对经济事项的完成结果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可见,其在内部控制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加强内部审计的的监督,不仅是审核账本和合同,而是要拓宽其审计范围,增强管理审计和风险审计。同时,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的培养与提升,保证其工作的独立性,稳步提升工作质量。推行审计事项公开制度,及时公布财务数据,减低风险,防止出现挪用公开、因私舞弊等问题,更好的执行党和国家的相关法规,提高学校的公信力。同时,应强化问责机制。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违反法律、法规,造成资产流失等重大舞弊行为,进行追责,切实提高工作质量,保证高校内部控制工作正常、有序的展开。

      本文标题: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47506.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