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生/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中共中央在进一步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上提出:应当充分发挥党的政治、组织优势,对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予以高度的重视,严把入党标准关,确保学生党员质量,吸引更多优秀大学生加入到党的队伍中来。事实上,高校发展学生党员工作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一项重要的工程。因此,着力提升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质量已成为党建工作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提升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质量的重要意义
高校是众多青年学生聚集学习的场所,大学生在同龄人中是思想新潮、知识量丰富、蓬勃向上的优秀群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继承人,是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也是新时代我国党员队伍壮大的主要来源。因此,发展优秀的大学生加入党组织,完善青年党建工作体系,对于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的扩大,确保党的事业蒸蒸日上,开创党的事业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在当前社会日益复杂的形势下,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国际竞争日趋剧烈,加强高校优秀学生党员的培养,将其发展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占领文化科技的制高点,为党的“科教兴国”人才战略得以顺利实现提供了重要保障。二、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首先,入党动机不明确。大学生是思想开放、激进的群体,因而很容易受到当前社会不同思想的影响,进而使得某些不健康的认知、心态逐渐在高校大学生中间蔓延开来。高校大学生关于入党问题呈现各种不同的心态,既有荣誉性、理想性,也不乏有一些学生存在不良的功利思想,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实用主义的倾向严重,甚至有的大学生仅仅为了提升“面子”而参加党员队伍,或者为了未来进入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留校等前途问题而入党,各种良莠不齐的入党动机使得当前我国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大学生心里逐渐模糊。其次,没有严格控制入党标准。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以怎样的标准和尺度来衡量人才是党建工作的重难点,有些学生人缘好,学习成绩、个人表现等良好,通常是学生会与党员发展的重要对象,上述的标准不可或缺,但无法衡量大学生的思想是否先进。在过去的战争年代里,许多学历偏低的小战士之所以能够成为党员,主要在于他们的政治觉悟高、思想积极,对党与人民事业高度忠诚。然而,当代的大学生入党时往往以考试成绩、学生干部、学生选票、参与活动等为评定指标。尽管很多高校已经认识到入党评价机制存在问题,但依然据此对递交入党申请的学生进行选拔。因此,高校在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既要依据成绩等硬性指标,又要重视其思想觉悟的考察。
再次,学生党员未体现应有的带头性、模范性。据调查,现阶段我国各个高校的大学生党员比重不够均衡,影响其带头作用的发挥,尽管有许多学生党员已经正式入党,但他们的政治觉悟、思想境界未能达到应有的层次,进而无法对党的服务宗旨与发展路线拥有清晰的认识,也无法以一名共产党人的高尚理想自我要求,难以将党员的政治敏锐性有效发挥,入党前后变化不大,甚至由于庸碌无为影响了综合表现,既不能对周边的困难群体进行帮扶,又没有正视与解决带有挑战性的工作,与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的标准距离甚远。
三、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质量提升的策略
(一)强化大学生党的理论教育,规范入党动机
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应当充分地把我党的发展史融入到党的相关理论教育课,让学生全面理清党的方针、路线及发展经历。可以列举每个历史时期,能坚守理想信念的共产主义优秀人物,这不但能增加学生党员的印象,而且有利于坚定自己的入党信念。还要培养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掌握辩证思想去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进而有效抵制社会中腐化堕落的利己、个人享乐主义等不良思维的入侵,防止敌对势力的干扰。高校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时,还应当定期有针对性地强化一般学生与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以深入浅出的方式,逐步提升入党成员的政治素养,巩固大学生的群体根基,将党的路线与方针深深根植于高校众多学生群体内心。回顾党的发展历程可以了解到,那些将“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作为入党动机的党员,其对党的事业忠诚度最高。相反,以“功名利禄”为动机入党的党员将最终与党与人民相背离。因此,高校应当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和《党章》中的规定,严格规范各个阶段的程序,确保各个阶段材料齐全。最后,高校党组织在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坚持“自愿、个别吸收”的准则,唯有对自愿申请入党,并在档案里无杂质,在考察过程中表现积极、品行优良,经过党、群众公认以后的学生才可以依据相关制度发展为学生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