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承翔/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一、前言
智能制造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制造的智能化技术是现代技术和工业创新的集成,是国家机械制造业的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国家工业的基础和支柱。高等院校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载体,能够为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强大人才驱动。探索智能制造实训项目开发,探讨智能制造实训室校企共建设合作模式与运行机制,满足智能制造实践技能训练要求和达到的教学效果,是培养智能制造人才的重要手段,对于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智能制造实训室建设目标
通过智能制造行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并结合大数据技术、VR及互联网技术搭建智能制造实践工场,建设能够支撑专业教学、科研创新、产业服务的立体化智慧型的智能制造相关专业综合性实践平台,形成覆盖自动化、工业机器人和工业互联网的实验室集群,为学校提供具备创新创业功能的立体化智能制造实践系统,为教学教研提供技术创新的环境;提供具备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数据展示等功能的互联网+智慧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较为完善的课程实践条件,满足培养学生智能制造相关工程实践能力的需要。三、智能制造实训室建设思路
借助社会智能制造资源,采用行业内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企业的技术及发展理念,结合先进的办学服务理念与经验,以智能制造相关专业为主体,创建智能制造实训室,打造成为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的专业集群平台。首先从当前智能制造企业的用人情况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找出合适于学生的岗位,再分析这些岗位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和职业素养,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及人才定位;然后根据人才定位确定课程规划,即确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并开发确实可行的课程方案及教学资源;最后根据这些技能要求及课程要求,确定需要建设相配套的一体化实训室。同时,兼顾到学校其他与智能制造相关的工科专业,做到一个中心能够同时服务于多个专业的教学与实训。四、智能制造实训室构建的内容
智能制造实训室构建内容以建设目标为引导,以人才培养计划为准则,构建内容主要分为硬件建设、软件建设、课程建设、文化建设以及师资建设等五个部分。其中硬件建设包括工业机器人认知、示教编程、虚拟仿真、工艺实训平台;智能制造电子装配生产线、智能制造机械加工生产线、智能制造综合实训系统、智能制造生产线管理系统、智能制造生产线控制系统以及智能制造教学管理平台;先进制造综合实训系统、先进制造创新实践平台、数据通讯网络系统及其他相关软件系统等。软件建设主要包括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实验室。课程建设主要包括建设智能制造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按照实际工厂布置的工厂规章制度、智能制造相关安全操作规范和智能制造发展及知识介绍等。师资建设主要包括培养具有智能制造相关教学能力的教师。五、探究校企共建智能制造实训室的合作模式
我国高校校企共建实验室的合作模式主要存在高校主导式共建、企业援助式共建、优势互补型共建等模式,高校主导式共建的合作模式下高校处于主导地位,存在一定的资金困难,援助式共建实训室的合作模式更加难以实施,利用优势互补、相互需要的合作模式,高校与企业共建实训室,实现高校企业双赢、共同发展,优势互补型共建实验室的合作模式是由高校与企业共同提供设备与师资,共建、共用实训室和实践基地。这种合作模式大多是企业投入设备,学校提供师资,共同建设科研基地与实践基地。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于2017年公布了第一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能为客户提供完整的工业4.0技术,研发了服务于系列院校教学的工业4.0智能工厂实训系统,推出了服务于工业应用的系列工业4.0智能工厂系统解决方案。多所高校规划了智能制造设备层级、控制层级、生产管理层级的相应实验室,正在与企业合作共建设备层的工业机器人示教编程实训室、工业机器人工艺实训室、自动化工程设计实验室、智能制造生产线实验室以及先进制造综合实训室等,控制层级的工厂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实训室,生产管理层级的制造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MES)实验室以及数字化工厂数据中心等。我们学院正在与华中数控、北京华晟经世等智能制造实训室合作共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