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基础,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各个方面,其本身也具有系统的理论体系,有着丰富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人民和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物质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者,也是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享用者、社会物质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消费者。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而作为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大学生,只有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才能够更好的完成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才能成为一名有责任担当的新时代的先锋。
一、为人民服务意识的培养及其重要性
人民群众对切身利益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要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的切身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历史赋予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关乎着民族的振兴和祖国的繁荣富强,历史证明只有依靠人民服务人民才能够不断的前进和发展,因此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的为社会培养为人民服务意识强、思想道德水平高的大学生。二、大学生培养为人民服务意识的必要性
首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中国共产党团结工农兵依靠人民的力量推翻了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让我们从此站了起来。解放战争后共产党又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让我们富了起来,现在我们又将怀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强起来,而实现这个梦想的主力军就是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大学生,因此让大学生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存在历史的必要性。其次,培养大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能够坚定大学生的政治立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上一些不良的舆论影响到了很多青年大学生的政治立场,带来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中要着重培养大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强化大学生的政治立场。最后,培养大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大学校园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园地,而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青年,其中德是大学生最重要的素质,能者德为先,由此不难看出人格的培养才是最为重要的,而人格的培养就是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培养大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三、大学生培养为人民服务意识的时代价值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直贯穿在共产党人的工作和生活中,也只有更多的共产党人和全体国民贯彻和遵循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够在更加多变的世界局势中取得更加宏大的发展。长期的历史发展证实了只有依靠人民服务于人民,才能够让自己变得更加高尚,历史发展经验在证实了一切为了人民才能够为自己为社会带来更大的幸福,遵照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够不断开辟出更加宽广的民族复兴道路,更能够促进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中,对中国的民族和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并制定了两个“百年目标”,第一是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另一个是要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共产党结合社会发展形势和历史发展经验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宏伟目标。面对更加多变的局势,作为未来的主力军的大学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要想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必将任重而道远。只有全面培养大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才能够在面对多变的局势坚定不移的推进伟大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