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莉娟/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一、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要求,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要。2016 年国家正式发布《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从国民经济发展各个层面规划了物流业发展的重点和要点。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该文件指出,在西南地区要求“发挥云南区位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云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物流体系建设战略的推动下,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2017年2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等5部门关于印发《商贸物流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中表明商贸物流业取得长足发展,为推动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和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及实施方案的通知(2016—2020年)》中明确了围绕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目标和我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定位。《全国高职高专物流人才培养状况调研报告》物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服务产业,它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对促进生产、拉动消费的作用大。二、研究的必要性
“一带一路”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要求我国注重人才的培养与中外文化的交流,为我国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应区位因素,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将进入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对人力资源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生产教育一体化融入经济转型升级的各个方面,贯穿于人才发展的全过程,形成了促进社会协同促进的工作模式。政府企业的学校产业。面对产业和区域发展的需要,完善教育资源布局,加快人才培养结构调整,创新教育组织形式,促进教育产业联动发展。根据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职业教育布局,引导职业教育资源逐步集中到产业集聚区和人口集聚区。面对扶贫的主战场,要积极推动贫困地区的学生进入城市优质职业学校。加强东部对口西部,全市扶持农村职业教育扶贫。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主体专业系统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智能制造,高端设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材料和设计,数字创意,现代交通,高效物流,融资租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行业急需短缺的主要学科专业。本科研项目从分析西部职业教育发展的物流专业人手,提出可行性研究方案,对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实施策略
加强东部对口西部、城市支援农村职业教育扶贫。跨区域人才培育可实现教育扶贫,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同时,实现满足“一带一路”的区域发展的人才需求,作为西部地区,特别是云南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即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人文交流中心建设的人力资源供给具有非常现实的应用价值。“一带一路”也使得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更加艰巨,专业结构问题更为凸显,关键性资源短缺问题更加突出。基于以上挑战,本项目研究成果, 希望对“一带一路”环境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高职院校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适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积极建立相关专业预警机制,建立区域主导产业专业群。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发展需要,物流人才培养要适应国际化的要求,适应当地经济的发展。学校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结合社会物流业发展前景,物流协会相关组织信息,分析研究高校后勤人才培养现状,研究数据和评估结果成为建立学校物流专业的重要依据。动态调整和评估物流专业的学生招生计划。在物流人才培养领域,高职院校需要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积极适应地方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物流专业群体。然后,结合物流专业群体内部细分的地方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发展趋势;最后,物流专业设置还必须考虑“科学”,“行业”,“应用”等问题。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的物流创新能力培养综合物流专业人才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高职院校应以国际化的视野和国际化人才标准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重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和手段,加快培养国际化人才。主要实施策略内容为:修订“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下紧缺专业(物流专业)师生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以西部教育扶贫项目创新“东——中——西”跨区域衔接师生人才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