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连海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在社会心理学中,态度是指个体对特定对象(人、观念、情感或者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蕴含着个体的主观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倾向性。迈尔斯指出,态度的结构涉及三个维度:情感、认知和行为倾向。认知就是指个人对态度对象带有评价意义的叙述,包括个人对态度对象的认识、理解等。情感就是指个人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如喜欢——厌恶等。行为就是指个人对态度对象的反应倾向或行为的准备状态[1]。
在开展学生党建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会感到,90后大学生对党史、党情知之甚少,甚至以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去看待战争年代的英雄人物,戏谑调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本文试图通过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对90后大学生对党的态度展开调查,以期通过调查分析90后大学生对党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有的放矢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推动学生党建工作。
一、研究方法和对象
通过设计《大学生对党的态度现状调查问卷》,分为认知、情感、行为三个维度。对调查结果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每题提供五个选项,依次为完全不同意、不同意、同意、比较同意和非常同意,按同意程度的高低顺序设计,分值设定为1-5分。问卷总体α系数为0.85,各个维度α系数在0.65—0.72之间,具有比较可靠的信度;其效度也比较好。本文选取大连海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90后大学生(1992至1997年)作为研究对象1021份,共回收有效问卷991份,有效回收率97%。样本的分布情况具体见表1。
表1 样本分布情况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对党的态度的总体情况
表2 90后大学生对党的态度各维度的平均得分从表2中可以看出,90后大学生对党的态度基本保持在3分左右,这表示在各个维度上有着一个基本的倾向,即90后大学生对党有着积极的正面情感,以及行动准备;但是在对党史党情的了解上则略低于基本水平。
(二)不同性别大学生对党的态度的差异
在认知(t=1.287,df=989,p>0.05)、情感(t=-0.684,df=989,p>0.05)和行为(t=-1.484,df=989,p>0.05)维度上,不同性别大学生之间的得分均不存在显著的差异。由此可见,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对党的认识和了解上,对党的正面情感上以及将要做出的行动准备上没有明显的区别。
(三)不同年级大学生对党的态度的差异
情感(F(3,987)=6.960,p<0.05)和行为(F(3,987)=4.229,p<0.05)维度上,大一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年级的得分。由此可见,大一的学生比其他年级的学生对党的情感更为强烈,同时,也有着更加积极的行为极力按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但是在对党的认识方面,各年级没有明显的区别。
(四)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对党的态度的差异
在情感(t=-1.782,df=989,p<0.05)维度上,非独生子女显著高于独生子女。由此可见,非独生子女表现出了对党更多的积极的、正面的情感。
(五)不同政治面貌大学生对党的态度的差异
在认知(t=-0.729,df=989,p>0.05)、情感(t=0.953,df=989,p>0.05)、行为(t=0.830,df=989,p>0.05)维度上,从政治面貌的不同上来看,党员和团员的得分差异均不显著。由此可见,政治面貌上,党员对于党情党史的了解,对于党的正面的、积极的情感,以及用党员标准作出的行动只略高于团员,并没有明显的区别。
(六)90后大学生对党的态度各维度之间的关系分析
从相关分析来看,认知与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01)。我们可以初步认定认知得分越高的人,其对党组织表现出的热爱的情感就更多;认知与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p<0.001),我们可以初步认为认知得分越高的人,其对党组织表现出的热爱情感就更多。从回归分析来看,认知对情感和行为具有一定程度的预测作用,通过回归方程(R2=0.185,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1.635+0.392x,其中y代表情感的得分,x代表认知的得分;R2=0.115,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1.952+0.294x,其中y代表行为的得分,x代表认知的得分),我们可以看到对党的正确认识越多的人,对待党组织就有更多积极的情感,就会做出更多积极、正确的行为。
由此可见,对党史、党情了解的多少,对当代大学生能否表现出对待党积极、正确的情感和行为具有明显的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