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庆昌/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校
从90年代开始,在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下,旅游规划产业的关注点从旅游区的经济发展逐步转变为向着构建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协调统一方向转变,经历不断发展的旅游业,逐步暴露出以前工具理性旅游规划的弊端,与此同时,可持续的旅游规划实现了从理论到实际的变化。可持续的旅游规划经过发展,对其目标以及意义等较为基础的研究工作已经硕果累累,具体规划的实施方法提倡对当地各种资源,社会文化,拥有的生态系统以及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综合统筹,在空间时间两个角度进行设计,实现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规划起源
旅游规划虽然听起来非常新颖,其实早在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中期的英法等国家,就开始了最早的“可持续的旅游规划”,主要表现为对国家中的旅游设施进行市场调查和对其场地进行设计,而后经历三十年,旅游规划的触角开始从欧洲伸向全球,二十年的发展后,旅游规划由新生理论的催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中国便是在这个阶段有了旅游规划的产生。中国旅游业发展到二零零七年,总收入达到一万亿元,在中国旅游业展现出蓬勃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与此同时,也暴露出高速发展下所隐藏的问题,各种名义上的旅游规划流于表面,没有专业知识的支持,逐渐变成固定模式,旅游规划变成重复劳动,这种模式的重复,在经济利益的冲击下,不仅毫无顾忌地破坏了旅游区当地的环境,渐渐激化了旅游区的环境脆弱与和经济效益的矛盾,这种不利于景区环境发展的状态,被越来越多的展现在大众面前,学者们开始提出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思想融入旅游规划,推动旅游规划正式步入一个新的时期,即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规划。二、可持续理念下的旅游规划的理解
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多的内容。世界旅游组织将旅游者和景区当地的居民作为在可持续发展旅游最重要的受益主体,不止着眼于眼下的利益需求,还会关注以后的发展,为旅游区当地今后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在中国普遍认可的可持续旅游的概念,是一九九七年提出的《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与对策》,其中提出了可持续旅游的前提是不破坏赖以生存的资源,其中包括自然,文化和其他资源,同时当地的旅游收入作为当地环境的保护资金,另外,其中还对旅游区提出了要求,要求旅游区当地的资源能够适应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在保障自身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目的是为了旅游区当地一直保持着未来持续旺盛的游客吸引力和容纳能力。三、可持续旅游规划的目标
在区域旅游发展的宏观环境中包含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目标构成了可续发展的主要目标,社会,经济,环境三者彼此制约,相互影响。具体目标则是实现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护景区当地的生态平衡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构建游客满意,同当地关系友好的旅游区。采取必要的手段处理旅游区当地自然同社会,文化及生态环境的关系,实现协调发展。指导旅游区人民经营经验,促进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四、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最早的旅游规划多从地理学出发,而后经历发展的旅游规划则顺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重视经济发展,最后发展到以资源评估作为重点的旅游规划体系。旅游规划经历一系列的发展变迁,我们可以从其中的变迁中看到对旅游规划产生影响的多种因素。(一)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旅游规划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面对其中出现的问题,旅游规划相关人员也进行了思考和总结,在反思中深刻意识到,对其管理的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相关管理者应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不然即使拥有十分专业的规划能力,在低执行力面前也将成为空谈,还会为后面的发展埋下一系列隐患。因此,要求景区管理者有着相应的管理能力,保证执行力,尤其是面对动态管理的可持续的旅游规划,需要管理者拥有足够的视野和对相关信息的敏感程度,可以及时捕捉到最新的信息,对规划进行及时调整,确实执行。
(二)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者的消费能力
旅游业相较其他行业,其自身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旅游业有别于生存所必须消费,是建立在消费者满足基本生活所需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精神消费,倘若不能保证社会水平和人们具备相当的消费水平,那旅游产业无法发展,更加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保证社会具有足够发展水平和消费者具有相应消费能力的同时,可持续旅游规划应与社会发展水平和消费者的购买能力相匹配,在前提保证的情况下,具备清醒的认知和理智的决策。(三)社会心理和游客环保意识
旅游产业作为一种时尚产品被消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旅游产业的受众具备相当的消费能力,面向高消费人群,另一方面是旅游产业很多时候被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如果前面提到的是消费者带来的消费文化,那么这里的文化符号更多的是指消费者为当地文化买单的行为,两方面的作用使得旅游在社会认同下变成一种时尚产品,这种社会认同,必然会影响旅游产业的发展。可持续的旅游规划要考虑很多方面,作为旅游产业,游客的行为也会影响到景区的发展,聚焦到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规划,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景区的发展会带来人流量的大量吞吐,即使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规划会根据景区的承受能力对游客数量等方面进行控制,但是如果游客环保意识淡薄,对景区环境肆意破坏,景区收入所进行的对当地环境保护将成为亡羊补牢的行为,失去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综合社会心理和游客环保意识对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规划可以注意游客环保意识的培养同时将可持续理念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符号推广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