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世赢/成都体育学院
早在十多年前,跆拳道中的品势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因为品势相对于中国的传统武术套路而言,不像武术套路有那么多高难度动作甚至很“花哨”,品势它没有那么强的观赏性,也不像艺术体操那样柔美。即使在跆拳道的项目之中,也不像竞技、特技那么实用或者那么具有观赏性。所以很多人都认为跆拳道品势就是一个花拳绣腿,没有什么意思,殊不知跆拳道品势中很多动作对技术动作的要求,对练习者身体各项素质的要求都很高。随着近几年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很多爱好者看到了许多国外优秀选手的视频,开始慢慢发现了跆拳道品势的美,也开始慢慢的去研究学习。
2018年,跆拳道品势成功进入了亚运会,更加激发了越来越多的跆拳道爱好者开始学习品势。但是很多学习者在训练过程中出现了拉伤、以及进步很慢、感受不到发力点等问题的困扰,很多人在中途便放弃了学习,那么对于跆拳道品势的训练学习方法应该是怎样的呢?应该怎样去进行训练才可以避免上述中我们谈到的个别学习者所遇到的问题?下面我将结合跆拳道品势中的基本步法,来简单探讨下跆拳道品势的训练方法。
一、品势及其特点
品势是根据基本动作把防御和攻击作成套路来训练的练习体系。品势是假设真实格斗,当对方攻击时,可以使用的反击技法。即先定好对方的攻击,利用适当技术练习的训练体系。品势按照学习者的实力与级别来分配,级别越高,练习的内容相对也就越困难,一套品势套路可由20~30个技术动作组成。品势的特点就是刚柔结合,稳而有力,在节奏中体现美。与竞技的区别是在每一个技术动作打出来时有严格固定的动作起始点、动作路径,而不像竞技中“能得分的腿就是好腿”。这些规定的动作起始点、最后的定点、动作路径形成了品势动作的标准,也就是我们平时在考察一套品势是否完成合格时考察的标准度。
不同的练习者对于一个动作或者一套品势动作有着不同的理解,所以他们在相同的动作路径中表现出了不同风格,也许改变的是动作加速的点,也许改变的是单个动作与动作之间连接的速度,而这些改变也就形成了不同的节奏与风格,体现不同节奏下,对于同一套品势的理解,从而体现了跆拳道品势的美。
二、品势基本步伐及其动作要领
行走步:行走步是在品势中特别常见的一种步伐之一,它的动作要求是两脚呈行走姿势站立,两脚尖必须竖直正对前方,前脚的脚后跟与后脚的脚尖的距离为一脚到一脚半的距离,两脚之间的距离大约为一个拳的宽度。弓步:弓步的标准是前脚脚尖正对前方,后脚脚尖尽量正对前方,向外的幅度不可以超过30°,切不可内扣,前脚脚后跟到后脚脚尖的距离约为四脚到四脚半的距离为宜。前腿的膝盖弯曲,接近90°,后腿膝盖必须打直,上身躯干打直,保持在中间即可,躯干过度前倾及后仰。
三七步:三七步在太极四章,太极六章、太极八章,高丽等品势中出现的较多。三七步要求两脚之间的距离保持在三脚到三脚半的距离最为合适。前后两脚的脚内侧的夹角应为90°,不可内扣也不可以“外八字”。身体的重心大约分配于前腿30%,后腿70%。两腿的夹角也应当是约为90°,具体可以表现在练习者的膝盖上,膝盖不可以内扣也不可以外翻。身体因当面向斜前方45°左右,躯干打直。
马步:马步要求练习者两脚尖面向正前方,脚外侧呈平行状态,膝盖稍微用力向外发力,但不可外展过度,也不可内扣。两脚尖的距离略宽与双肩即可,不可过宽或者小于肩膀的宽度。
虎步:虎步在品势的太极七章、太极八章中较为常见。这个步伐的动作要领中两脚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前后一条线、左右一个拳”,即为前脚脚后跟与后脚脚尖在一条横线上,两脚脚内侧的距离约为一拳宽。身体的重心向后坐,放在后脚上,前脚只是脚掌着地,后半部分需要踮起来。身体正对前方,膝盖略微向内夹紧。
鹤立步:鹤立步主要出现在段位品势中的金刚里面。鹤立步要求练习者支撑腿微微弯曲,抬起的脚需要靠在支撑腿的膝盖内侧,脚尖勾起来,两腿的膝盖微微向内夹紧,保持身体重心的平衡,不要有晃动或者是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