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璐/天津城建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会
学风建设不仅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内容,在高校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构建大学生学生评价体系至关重要,是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及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途径。
一、网络时代对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影响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网络信息时代,国内的网络信息化发展迅速,近年又是逐步进入了5G时代。随着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普及,全民逐渐开启了信息化生活。网络的发展和通讯工具的普及改变了信息传递的内容,转换了信息传播的途径,更是影响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信息技术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面密切相关,网络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就为高等教育提供了众多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尤其是大学生学风建设。大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各方面文化水平、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网络是一个为大学生提供无限可能、开发无限潜力的平台,通过比文字更形象、生动的语音、图像、视频,并且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使大学生随时随地获得更多的知识,例如大学生可以通过慕课学习其它高校的专业课程与自己感兴趣的其它文化课程,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但是,现在的大学生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很多大学生并没有将网络信息应用在学习上,而是更多的应用在了交友、娱乐、购物等休闲活动上,甚至很多大学生因为沉迷网络而荒废了学业,对大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因为大学生还处在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对自己行为的约束能力较为有限,而因网络管理的不健全而存在的网络诈骗、黄赌毒等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行为和认知也造成很多不良影响,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进而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
因此,在大学生学风建设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就需要考虑到网络信息的影响。网络时代下,大学生学风建设评价体系较之以前增加了很多不确定因素,既有好的方面也有不良影响;而 另一方面,网络时间也为学风评价及创新提供不同于以往的载体,搭建有利的平台,例如评价系统信息化、智能化。
二、构建大学生学风评价体系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更加注重学生在校学习的质量,通过构建大学生学风评价体系,一方面使大学生不断明确学习目的、找到学习目标、改进学习方法、适时调整学习状态,从而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帮助大学生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学风评价体系是一个系统,它不仅强调大学生的学习状态,更倡导大学生们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实践教学、创新创业等活动,对大学生是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面的培养,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的竞争力,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有利于提升教师能力水平
高校学风建设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师密切相关,教师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认真负责的工作标准、恰当的教育教学技能都关系着学风的质量。大学生学风评价体系除了大学生以外的一个主体就是教师,科学规范的学风评价体系能够约束教师的日常行为,增强教师的集体荣誉感,使其充分意识到自身责任重大,从而激发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并帮助教师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在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中,也为学生起到了表率作用,帮助学生追求真理。(三)有利于明确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规划
通过构建大学生学风评价体系能够为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发展计划的实施提供重要依据,帮助高校了解目前学校在学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通过协调教学、科研、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的工作,积极分配、调动学校资源,有针对性的改善学校学风。同时,也能够使学校内各个单位、部门明确自身在学校学风建设整体工作中的地位与责任,加强认识,不断提高各个单位、部门的管理服务水平, 为学校学风建设工作贡献力量。三、构建大学生学风评价体系的影响因素
(1)在学生层面。学生是大学生学风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的主体,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一方面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因素,包括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目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状况和社会实践活动参加情况、课余自学时间安排;另一方面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构建大学生学风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学习效果,它是衡量高校学风建设是否有效的标准,要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学习风气、学习成绩、身心素质发展和就业率四个方面进行评价。(2)在教师层面。教师是构建大学生学风评价体系的另一个主体,与学生学风建设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教师教风越好,学生学风越好。因此在构建大学生学风评价体系时,要考虑到教师的教学态度、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水平、教学水平;教师是大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是大学生的榜样,所以要考虑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此外,教师开展的学生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情况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学生教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开展的各类主题教育活动,而学生管理包括学习纪律、对学生的帮扶等方面。
(3)在学校层面。学校需要打造大学生学风评价体系的保障体系,不仅在学习环境、教师资源等方面给予支持,更重要的是构建合理的制度保障,包括学生管理制度,要构建合理的班会制度、辅导员评价制度、宿舍学习氛围评价等;教学管理制度,打造科学全面的课堂纪律评价、考试纪律评价、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等;学风激励导向制度,要充分考虑评奖评优、违纪处罚、困难学生帮扶、学业规划情况以及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的表彰和奖励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