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诗词吟诵的章法与模型

  • 作者: 长江丛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7301
  • ■刘忠义 刘思林/.河南省信阳市潢川第四中学;.湖北鄂东南地质队

      最近,注意到教育部、国家语委发文,要求所有教育部门单位学校加强经典诵读工作。经典诗词的诵读就是吟诵,本文即应这一要求所拟,据自己实践与课外辅导情况,谈谈诗词吟诵的章法与模型。

      视频已成为文化活动的重要工具,诗词吟诵时时出现其中。综观整个网上视频诗词吟诵,要么不得诵读章法,随心所欲,使诗词吟诵如读分行散文,要么使诗词吟诵像傩戏演唱、道士做法时的念经,这种化易为难,拒人千里之外,确实失去了诗词吟诵的语言诵读功能。记得央视节目《国家宝藏》中有一期的诗词处理即是这样,张国立是很一般的诵读,濮存昕就是道士念经般的歌唱。前者极容易,后者很难,不如就定谱为歌唱。本来很容易学会的诗词吟诵,普通人竟就被拒之门外了。其实,诗词吟诵,是介于一般的朗读和歌唱之间的诵读,是会说汉语就能会吟诵的事情。诗词吟诵又和戏剧念白不同,念白更靠近歌唱,因念白就是按戏剧要求处理,诗词吟诵则更靠近郎朗读书,又不是读书。

      诗,即文字和声音形式可以复制的文学样式,声音是皮,文字是毛,文字依附于声音存在。诗句的长短,即诗句字数所体现的诵读声音长度,从容与否,和气息相关,受呼吸控制。相同时间内的气息控制下,诗句字数过多,读来会如说唱,口腔肌肉过于紧张,会失去诵读本意;延长读的时间,气息局促,又会拖沓松散,节奏紊乱,会失去诗词吟诵本意。经验可知,七言句最能体现半逗律,前四字一逗,后三字徐缓;逗前四字,两字一个顿歇,后三字之一前字与二后字各一个顿歇,刚好两个呼气时间。此时口腔肌肉张驰自然,这是诵读节奏即吟诵原理的基本理解。另,一般朗读强调逻辑重音,诗词吟诵字音的长短强弱逻辑是诗句的韵律章法安排。这样就可以说,吟诵,即有韵律章法的诵读。

      词是诗余,词的句子有比七言诗句子长的,至于八个字、九个字,甚或更多,往往以领格作吟诵单列句。八字句有三种处理情形,有一字领格,成一七字句合,如柳永《八声甘州》首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对”字即是一字领格;或是三字领格,成三五字句合,如刘克庄《沁园春·梦孚若》过片第二句:谁信被晨鸡呼唤回,“谁信被”即是三字领格;偶然也会遇到二字领格,成二六字句合,如苏轼《哨遍》最后一个八字句:但知临水登山啸咏,“但知”即可视为二字领格。也会有五字句领成一四式,也会有七字句三字领成三四式,词中甚多,此不举例。

      九字句,多是二字领格,成二七式,如李煜《虞美人》片尾句:恰似一江春水像东流,“恰似”即二字领格。或有更多字的句子,都可借用领格法折断,再可借用半逗律顿歇,总可得到句子字数若一、二、三、四这几种。须说明,诗词的句,有时是句的逗处,是呼吸要求的音乐安排,和语法的句不是一回事,莫混为一谈。熟悉掌握了这几种字句(根上说,也就一二字句两种)的诵法,也就熟悉长短句的诵读,也就基本掌握了诗与词的吟诵章法,进一步的要求是注意平仄律,更高的要求是体现诗词的感情。吟诵的章法,也就表现为这三步。

      一字句的读法,实际只有一种,却可表现为停止与延长,如毛泽东《十六字令》首一字句:天,可读为“天——”。字音延长与否,都应占有不少于三个字读音的时间长度。《十六字令》这里,显然干脆利索较好,但苏轼《哨遍》过片一字句:噫!就要拖泥带水。更多领格一字读法声音的延与止,非时间的延与止(以下同),要根据词意安排。

      二字句的读法,有两种。如李珣《河传》首句:春暮,一种是连读:“春暮— —”,一种是分读:“春— —暮”。因这首词连俩二字句,作为区别,连分二法应各用一次。

      字音在句中的强弱处理也须注意,一字句只有一个字,相对于其他句字,自然按强音朗读;两字句的强音,连读应在第二字,分读在第一字。若二字分读为句尾,都须强音。

      三字句的读法,区别于一般朗读,一般只有一种,如毛泽东《沁园春·雪》有三字句:须晴日,读如“须— —晴日— —”。吟诵时,第一字的音取延与止法,依据个人的表现力处理,只时延须留够。遇到连三字句时,为表现变化,首三字句可等分。如岳飞《满江红·写怀》下阕首句:靖康耻,可读成“靖—康—耻— —”。再如《水调歌头》《鹧鸪天》等,有连三字句处,首句亦可等分处理。三字句可看成二字句两读法前分后连的叠加减字而成,重音位置依然确定。不可读成如“须晴— —日— —”,这样读,既不合呼吸习惯,也不合美学实践。

      四字句的读法,只是二字句俩读法组合,共四种。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首韵三个四字句,可读成“独立——寒— —秋,湘— —江北去— —,橘子— —洲— —头”;首句亦可处理成“独— —立寒— —秋”,以表现为与另两个四字句不同的变化。七言句前四字,亦可咏俩连读法。只是单四言句等,不宜都此法,如《关雎》“关关— —雎鸠— —”,如此下来,明显呆板,韵味不足。

      五字句,一般都可读成前二后三,二字后半逗用顿号,后三字依一般三字句法。如王之涣《登鹳雀楼》全文可读如:

      白日— —、依— —山尽— —,黄——河、入— —海流— —。

      欲— —穷、千— —里目— —,更上— —、一— —层楼— —。

      此例注意了平仄律,一般亦可四句皆如第一句读法。五字领格句,如毛泽东《沁园春·雪》中句:望长城内外,为前一后四,显然应处理成“望— —长——城内外— —”。

      六字句,可视为二字领四字。若特在意平仄律,如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下片可读如:

      六— —盘山— —上高— —峰,红— —旗漫卷— —西— —风。

      今日— —长— —缨在手— —,何— —时缚住— —苍— —龙。

      第一句可读如“六— —盘山— —上高峰— —”,或读如“六盘— —、山上— —、高峰— —”,亦可处理成和二四句同,惟第三句别样。

      七字句,前四字一般注意平仄律连分,亦可两字均连读法,半逗处须至少多停(读)一字长,后三字读法不再赘述。如陆游句:

      山— —穷水覆— —、疑— —无路— —,柳暗— —花— —明、又— —一村— —。

      亦可读成:山穷— —水覆— —、疑— —无路— —,柳暗— —花明——、又— —一村— —。

      吟诵,一二字句读法为本,以至三四字句,进而五六七字句,诗句诵读基本就这七种形式。每个人均可依据这些形式,安排诗词的“吟谱”,建立起吟诵模型。以上诗例中,顿号标识半逗处,时延不少于一个字音长。

      再举毛泽东《沁园春·雪》为例,给一完整“吟谱”模型。

      北— —国风— —光,千— —里冰封— —,万里— —雪— —飘。望— —长— —城内外— —,惟— —余莽— —莽,大— —河上下— —,顿失— —滔——滔。山— —舞银— —蛇,原— —驰蜡— —象,欲与— —天— —公、试——比高— —。须— —晴日— —,看——红— —装素裹— —,分外— —妖——娆。

      江— —山如此— —多— —娇,引— —无数— —英— —雄、竞— —折腰— —。惜— —秦— —皇汉武— —,略— —输文— —采,唐— —宗宋祖——,稍逊— —风— —骚。一— —代天— —骄,成— —吉思— —汗,只识——弯— —弓、射— —大雕— —。俱——往矣— —,数— —风流— —人物——,还看— —今— —朝。

      说明,此“吟谱”看似像有字句后有延时,有没有,这只是字句型的表示,为简化表示。句尾(特别句尾)都有延时,四字句甚至会延长到本句时长,大体以呼吸舒缓为准,须要练习体会。此牌每片四韵,一二韵各有一个分句连读,第三韵连两个分句连读,须加以注意。

      诗词吟诵的章法,即是诗词声音本身的反应,有其历史渊源,二者合二为一。古人未有录音设备,诗词怎么吟诵,今人不知。今人多以五四之后传承,故而散文读法与念经唱法并存,独无别于二者的诗词吟诵。或许念经之法,有可能更适于诗余,甚至譬如屈原《九歌》,但绝不适于齐言诗句。本人幼稚师塾时,得承一老先生师— —老先生寿今应有近百三十岁,据说是位清时秀才,教授即是此章法,回忆教的就该是王之涣《登鹳雀楼》。今本人承继师法,又几十年耕耘总结,应该说此吟诵章法,该是吟诵正法,至少明显区别于如今常见的诗词唱与读。

      本文标题:诗词吟诵的章法与模型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49527.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