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浅析文化馆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及利用

  • 作者: 长江丛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8957
  • ■敖晶晶/贵州省六盘水市文化馆

    一、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特点

    (一)内容的多样性

    群众文化丰富多彩,是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瑰宝。根据文化类型可将其划分为表演类、语言类、造型类、综合类等几种主要的文化类别,而每一个类别中都囊括了许多中不同方法的演绎形式,这就使得群众文化在内容上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同时,因为以多种多样的群众文化作为基础,才使得艺术的发展越来越壮大。

    (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被群众所广泛接受和传播的文化艺术往往具有很多表现形式。如语言类艺术有相声、评书、小品,表演类艺术有话剧、舞台剧,以及群众广泛参加的扭秧歌等文化艺术,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吸引群众投身其中,不断丰富着人的精神世界。同时,不同的表现形式也使得文化的载体多种多样,为记录和传承文化带来巨大的便捷。

    (三)完整性与普遍性

    文化娱乐活动往往是相互关联的,广受人民喜爱的二人转便是多种艺术的综合,既有相声似的的抖包袱,又有舞台剧的肢体表演,杂技的特殊动作,以及恰到好处的配音艺术。所以,群众文化艺术往往不是单独存在的。彼此共通、相互融合和发展,使得群众文化越来越完整以及更普遍的被人们接受。

    (四)独特性

    文化往往随着国土疆域的扩张而进行着不同的演变,不同地区的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文化娱乐形式。以戏剧为例,东北地区流行二人转、新城戏、黄龙戏,京津冀一带流行京剧、梆子、评剧,湖南湖北有湘剧、汉剧,陕甘宁则喜唱秦腔、陇剧、花鼓戏等等。这些独特的群众文化艺术融合了当地人鲜明的性格特点,内容也包含了此地域的生活习惯、民风民俗,这就使得每一种艺术具有了自己独特的生命活力,也使得群众文化艺术像一棵不断生长的参天大树,开枝散叶,茂密繁盛。

    二、如何管理群众文化艺术档案

    (一)对于群众文化资料的收集

    因群众文化种类之多、内容之浩瀚,导致收集群众文化资料非常困难。所以,建立起一套完整、科学的收集手段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对于有重大纪念意义的群众文化活动应该采取影像、文字记录,对于有多年表演经验的群众开展访谈记录,对于流传广泛的艺术采取调研记录等。只有科学合理的收集这些文化资料,才不会使这些文化瑰宝湮灭在时间的长河之中。

    (二)对于群众文化资料的分类

    收集到资料后,还应该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首先,应将不同的文化载体进行分类,将其分为文字类、影像类、图片类,将不同类别的载体分别储存。其次,应注意对于每一类的艺术发展历史进行清晰地梳理和分类,使得该艺术形式的完整性得以体现,在追踪其发展时,可以做到有迹可循,有史可依。当然,有条件的文化馆也可以将其进行不同地域的分类。最后,面临一些即将消失的文化艺术形式应该加以特别的分类和保护,每一种文化艺术形式的消失对于群众来说都是损失,那么单独对于此类艺术的分类和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三)对于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从某种角度来说,群众文化档案的管理是一件严谨、复杂的工作,这就对档案的管理人员提出了一定的素质要求。从态度上来说,文化档案管理是一件细致的工作,工作人员应该具备耐心、细心的性格特点。其次,在整理和分类文化档案的过程中,时常需要阅读和理解文化档案的内容,这要求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程度的文化水平。最后,管理人员最好具备一定程度的文化造诣,具有一定的文化鉴赏能力,这样才能在文化档案管理工作中得心应手。

    (四)档案管理场地的设施条件

    对于文化馆来讲,必要的硬件设施也是管理文化档案的基础。首先,文化档案大多以纸质材料储存,那么必要的防火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包括但不限于灭火器材、灭火隔离带、阻燃材料的储存架等等。其次,纸质的档案材料也十分惧水,防潮也尤为重要,霉变、浸泡都会造成档案资料的损失。最后,应该建立完善的借阅管理制度,对于每一份借出归还的档案记录在案,防止档案资料的丢失,最重要的是应加速完善数字化备份和数据化储存工作。只有硬件条件加上软件制度的综合管理,才能使得档案的储存更加安全。

    三、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利用

    (一)支持群众文化的建设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群众精神文明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借助于发达的媒体网络以及群众文化的艺术档案,可以很好的宣传和推广群众文化。借助自媒体平台,可以讲述某一种文化艺术的发展历史,拓宽群众的视野。同样,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宣传和保护濒危的文化艺术形式。另外,在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时,保存得当的文化档案可以给群众活动起到指导作用,无论是从活动的形式还是内容,文化档案对其都有积极意义。

    (二)为群众刊物提供素材

    很多时候纸媒的发展也离不开对于档案资料的依赖,大多数的杂志、期刊对于群众文化的宣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些内容的来源除了作者和摄影师的收集外还需要当地文化馆的支持,当地文化馆对于档案馆藏的丰富度越高,那么对于纸媒的宣传内容的来源可靠性便越高,这样也使得纸媒的受众人群范围越广,有利于群众文化的建设,两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共同为群众文化艺术的建设做出贡献。

    (三)作为地方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对于城市来讲,评判当地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依据,便可以用文化馆档案的馆藏作为评判标准。在打造精神文明城市名片的时候,艺术档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将某一种艺术形式作为宣传该城市文化建设的成果,既可以是城市的特点鲜明起来,摆脱千城一面的印象 ,甚至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衍生工作,打造文化艺术旅游城市,通过特殊的群众文化艺术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为城市增加收入。

    (四)辅助学校教育工作

    未成年人是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石,教育在未成年人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于文化的学习、了解、传承也是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尤其是在这个文化大交融的时代,许多外国文化的流行也影响着未成年人的价值观。这些舶来品的质量往往是参差不齐的,而宣传和弘扬自身的群众文化可以作为矫正不良影响一种手段。这时,文化艺术档案便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因为其保存的完整性可以全方位展现一种艺术发展的过程以及艺术本身的特点和魅力。从未成年人成长的角度来说,艺术更应该是每一个人需要领略的美丽风景。

    四、结语

    我国群众艺术文化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这时建立起文化档案是对其最好的保护。建立起文化档案对于社会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说文化档案是很重要的发展手段。同时,文化档案也是历史的见证,这对于弘扬中华文化来说也是很重要的途径,我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其历史的悠久性、璀璨性是其他国家难以望其项背的,这就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传承灿烂的文化,而建立文化档案的管理机制使得文化保护有迹可循。

      做好文化档案的建设是每一个文化工作者都应该重视的工作和职责,这就要求文化工作者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以及素质,以脚踏实地、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去做好文化档案的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为宣传群众文化、发展群众文化奠定基础,为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添砖加瓦,也只有这样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群众、年青人参与到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的工作中,使得祖国文化建设的队伍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本文标题:浅析文化馆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及利用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49737.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