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前言
当前高职教育占据了我国大片市场,通过深化校企改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已经成为我国输送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途径,成为我国建设事业的重要支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不仅为深化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也为高职教育的工作者提出了新的任务。二、我校实施产教融合的历史与背景
漳州理工职业学院自创办以来,立足学院实际,走出了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新的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之路。形成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特色办学模式。(一)建校初衷与办学宗旨使然
学院前身为漳州吉马印刷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更名为漳州理工职业学院。其举办方福建吉马集团是一家以酒业、物流业、印刷包装业、房地产业、商品零售业为主的大型综合集团。为向集团与开发区培养和输送各类技术技能人才,集团于2007年创办了漳州吉马印刷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吉马彩印公司,开设印刷设计类、机电信息类、经济管理类等专业。(二)办学定位孕育特色的形成
近年来,国家陆续实施 “一带一路”国家顶层战略、“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等行动计划,福建省被批准为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2016年漳州市政府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商贸流通、养老服务、社区康复等12项现代服务业。福建省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推进职业院校专业群对接产业群,重点培养集成电路、金融、工业机器人、电子信息、创意设计等9类急需的高端型人才。针对新政策要求,学院对办学进行了重新定位,提出了以印刷包装类专业为特色,以工科类专业为重点,以艺术设计、财经商贸类专业为补充,围绕“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中国自贸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以及漳州四大主导产业和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定位,立足漳州,面向福建、辐射全国,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理工类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主要做法
学院自创办以来,秉承着“以教育家理念治学,以企业家理念治校”的理念,采取一系列特色措施,不断凝练与总结,探索出了 一条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特色的办学之路。(一)运筹帷幄,抓好顶层设计
在顶层设计上,学院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和战略: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方针,本着“以教育家理念治学,以企业家理念治校”的理念,秉承“立德、践行、精技、拓新”之校训,坚定不移地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二)明确办学目标
我校依托集团优势,引进社会企业实施校企合作,明确了办学目标。一是通过与集团各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的无缝对接,解决民办高校做大做强,实施可持续发展问题;二是通过与校企合作单位进行技术人员流通,解决学院双师型教师培养渠道,提高服务社会能力;三是通过与校企合作单位密切合作,解决人才培养所需的实习、实训设施与真实工作场景,进一步推进专业建设水平;四是校企双方共同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企业用得上、留得住,深受企业欢迎的高技能人才。(三)围绕产业办专业
近年来,学院依托吉马集团各产业形态,陆续开设了印刷包装类、艺术设计类、企业管理类、物流类、财务类、汽车类、建筑类等22个相关专业,并从北京印刷学院聘任退休教授到校任教,部分专业课和实践指导由印刷包装公司技术管理人员承担,教学设备和实习车间均由企业解决,学生的实习实训在企业车间进行,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企业环境。(四)改善实训条件,夯实引企入校基础
为改善校内实训条件,学院与吉马集团筹资1.7亿人民币,收购尧富家具有限公司,使学院用地新增200多亩,建筑面积增加11万平方米,另外,学院新建一栋近3万平方米的实训楼,并新增添置了工业机器人等各类实训教学设备及软件,极大改善了校内实训条件。(五)牵头组建印包职教集团,拓展校企合作空间
经省教育厅批准,2017年我校牵头成立了福建省包装印刷职业教育集团,并在工商管理部门完成注册。学院通过职教集团平台与福建省印刷包装行业的学校、生产企业、研究院所、行业协会实行横向联合,从而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拓展更广阔的空间。(六)试行“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协同育人
2016年6月,我校印刷媒体技术和应用电子技术2个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为“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专。学院成立了以董事长林朱江为首的领导小组,通过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课程体系,实行师傅带徒弟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职业岗位能力评价以企业评价为主体。对于考核成绩优异的学生企业给予奖励。目前,印刷媒体技术学生均能承担印刷机长岗位的工作,深受企业好评。(七)开展企业人素质养成教育,培养学生企业文化素质
为提升学生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我校将国学、6S管理、ERP企业管理系统,ISO9001、合同法及写作、演讲与口才、现代礼仪等列为必修课程,通过课堂主渠道向学生灌输诚信、管理、法律、社交等企业精神,培养学生企业文化。同时,对学生上课实行考勤打卡,保证了学生上课出勤率,让学生接受企业管理文化熏陶的同时,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方便学生快速适应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八)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为满足学院教改需要,深化实践教学环节,建立与人才培养定位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学院制定了《漳州理工职业学院“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方案》,加大“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引进与培养力度,通过开展“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工作,引导和促进广大教师坚持走“双师双能型”发展方向,逐步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多用途教师队伍。四、实践效果
通过系列特色建设,我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逐年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引企入校颇见成效。(一)毕业生就业率高,质量好,深受企业欢迎
建校10多年来,我校为社会输送了近万名高技能人才。毕业生近3年就业率均达到99%,漳州市就业率超过67%。近年来,我校师生先后在国家、行业、省市各类技能比赛中获得奖励194项,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一、二、三等奖,参加各行业技能大赛获得一、二、三等奖。(二)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
学院专业数量由最初的5个扩展到40个,其中依托产业的专业达22个,形成了八大专业群,均紧贴漳州市和福建省的主导产业、传统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并成立了专业建设工作委员会,校企合作共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44部,制订课程标准329部,课程能力考核方案400部。智能制造专业群评为福建省特色专业群,印刷媒体技术专业通过国际承认的IEET工程教育认证,并批准为福建省印刷包装教师培训基地。学校被批准为福建省印刷包装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三)引企入校初见成效
企业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利用企业技术人员和设备设施优势,实行产教融合,为学校培养了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实现企业得产品,学院得人才的双赢合作模式。目前有7家企业与我校签订协议并进驻,5家企业与我校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同时有闽南民俗馆等3家文化企业进驻校园。学院新成立漳州理工驾驶员培训中心已正式运营。五、结语
回顾十多年的建设历程,学院依托吉马集团办学,走出了一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特色办学之路。通过办学定位与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特色建设目标的确立,围绕产业办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筑巢引凤,引企入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人素质养成教育等措施,使我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逐年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福建省教育厅领导多次视察我校,对学院的特色建设给予高度的肯定。在新的形势下,我校将以习近平新时期教育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机制,把学院的特色进一步发扬光大,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