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罗 万 婕/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现阶段,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的,但是在实际的开展中,又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此,要进一步创新大学生双创教育,促进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这就需要高校提升认识,转变工作形式,强化双创教育。
一、双创教育提出的背景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795万。2018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820万,再创历史新高,2019年,应届毕业生规模预计达到834万人。近年来的大学生毕业人数都是呈现不断上涨趋势的,每年涌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庞大,而就业问题一时很难得到解决,应届毕业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不足,影响了他们的高效就业,对此,教育部门提出双创教育理念,要求高校通过强化双创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让一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或者毕业后就能够顺利创业,增加社会就业机会,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状况,维护社会稳定。双创教育提出后,各高校也在积极践行,加工双创教育引起课程教学实践中,一些高校还积极申请创新创业项目,获得相应的政策资金支持,双创工作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在实际的双创教育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高校双创教育取得实效,对此,需要进一步创新双创工作机制,切实提升大学生双创能力。二、高校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专业对接,双创教育目标不明确
目前,一些高校开展双创教育工作,但是实际的工作目标并不明确,只知道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却不知道具体应从哪些方面做起。在具体的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缺乏目标指导,没有做好和学生的课程专业相结合,导致大学生双创缺乏基础。(二)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基地,双创实践能力提升缓慢
很多高校在双创工作中,相关的双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上比较滞后,导致双创教育工作中,存在很多突出的问题,学生的双创项目开展缺乏有效的资源支持,整体的双创教育时效性不强,学生双创能力难以有效提升。(三)缺乏专业双创师资,双创教育质量提升缓慢
目前的很多高校在双创教育工作中,师资队伍建设比较落后,很多高校没有专业的双创教师,一些高校的双创教师自身对于创新创业缺乏实际经验积累,在教学中难以为学生提供有效指导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效果。三、高校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的双创教育对策
(一)注重双创+专业课程教学,提升专业知识实践性
新时期,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要将创新创业课程应当融入现有教学体系中,以满足当前时代学生的需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要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在具体的创业课程教学和双创教育中,明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传统的知识和陈旧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变革中的大学生们的需要、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如何满足学生的需求,活跃教学过程,学习创新创业教学法,非常及时且必要。学校要进一步扩大创新创业教学的范围,并尽快出台支持大学生创业、教师创业、尤其是师生共同创业的激励性政策,促进双创教育和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实现专业课程知识对于大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有效提升,让学生真正学有所用。学校要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产教融合发展和信息化建设工作,各部门要围绕学校2019年工作要点的总体部署,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高校要明确目标任务,狠抓各项任务安排的具体落实,结合专业课程教学特点,确保工作成效,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专业群建设、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区域建设等工作。要切实解决当前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的一些突出问题,着力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版;加快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全面争创国家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全面创建智慧校园。
(二)重视双创教育,挖那还能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
新的大学生就业背景下,高校要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创新创业学院,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不断加强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通过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为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开展和实践能力锻炼提供有效的技术指导,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断提升。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建设主要为高校学生提供创业运营模拟实训平台。创业运营模拟实训室包含创业咖啡、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文化创意、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等模拟场景。建设创新创业实训平台,能够推动高校创新创业内容建设,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打造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为高校创新创业提供支撑平台;从实训室切入创新创业教育,缓解教师的创业教学压力;提升大学生创业综合技能水平,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提升大学生团队大赛成绩,突出高校创新创业教
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