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东/广东海洋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
三全育人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所形成教育理念,是新时期对教育工作所提出的新要求、新战略,也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三全育人就是把育人工作贯穿到高校育人工作的各个方面,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良好格局。
一、“三全育人”育人机制理论概述
(1)三全育人机制的形成过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这为新时期高校育人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九大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明确要求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18年5月习近平在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提出要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必须立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来建设;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教育大会上讲话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为三全育人的进一步实施明确了方向。2018年 9月 12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随后对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进行公示,公示的试点单位包括北京市等5个省(区、市)、清华大学等10个高校、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等50个二级院(系),标志着“三全育人”机制进一步深化并在全国内推行。(2)三全育人机制的研究概况。目前中国知网关于“三全育人”机制的研究共有184篇,内容丰富,研究广泛,不乏真知灼见。对于三全育人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于三全育人模式的研究,这方面主要集中在育人机制和模式等方面探索。比较有代表性陈亮从学生工作体制创新方面予以研究,主张在工作观念、组织保障、职责分工等方面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模式;郭聪如以内蒙古科技大学为例,探讨“一二三四”育人模式和机制,来通过教育、实践内化,平台教育,全员参与,各年级学生全覆盖等方式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沈丽娟等则以高职院校为例,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思想、制度、队伍、划分阶段、整合资源等方面来构建育人机制和模式。二是以学科内容为主的研究和探讨。主要集中在创新创业教育、思政实践、德育建设等方面。门宏悦等从思政教育方面着手,提出点面交叉、专兼结合的思政育人模式;刘雪松从德育构建为出发点,提出特色教育,拓宽社会资源等方面给予了阐述。总体而言,对于“三全育人”的机制和模式已经有了深入的研究,对于三全育人模式的构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是对于如何在高校二级学院构建完整的三全育人机制,结合二级学院实际进行广泛推广等方面缺少完整的模式。故此,教育部先后推广了高校和高校二级学院的三全育人试点单位。广东海洋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作为积极申报院校试点之一,形成自己的经验模式。二、“八项行动工程育人”具体内容
(1)基本框架。为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变化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理念,立足学院实际,广东海洋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自2015年实施了培养学生成长成才“八项行动工程”项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旨在实现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八项行动工程”成为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的重要纽带。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做到“育人精准化”的要求。即:人生启航项目、阳光发展项目、超越自我项目、英才培育项目、领航人物项目 、管理精英项目、励志成才项目、巧匠创新项目,目的在于实现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八项行动工程”成为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间的重要纽带。具体如下图:
(2)八项行动工程具体实施细则。八项行动工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三全育人的具体工作要求,分为人生启航项目、阳光发展项目、超越自我项目、英才培育项目、领航人物项目 、管理精英项目、励志成才项目、巧匠创新项目八个项目,每个项目有不同的育人目标和育人主体,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和组织等方面的育人功能,构建完整的育人体系。其中全程育人涵盖了大一到大四,本科各个阶段的育人工作;全员育人则把党政干部、辅导员、思政教师、班主任、导师、班助、优秀学生、学生党员作为育人的重要参与主体,发挥全员育人的功效;全方位育人则是包含大学生实
际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建立课程、科研、实践、党建、团建、资助、心理健康等方面,充分服务于育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