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琴/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应付升学考试为唯一目的, 围绕“应考”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片面的、淘汰式教育”。当前中小学教育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仍然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的整体性,过于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试教育也忽视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对学生的发展一刀切,用同一标准来要求学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要摒弃弊端,笔者认为教师要不断分析应试教育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找到解决的策略。
一、应试教育的弊端
(一)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应试教育将考试作为衡量学生能力高低的标志,考试增加学生的焦虑,影响学生对考试的正确认识和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教师将学生取得高分数作为教育的目标,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求高,学生为了满足教师和家长的要求,得到他们的夸奖,他们努力学习。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因为学习基础弱、理解力不强,即使努力也达不到教师和家长的要求,教师面对学生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布置大量的学习作业,占用学生课余学习时间,例如:各种晚自习,周末补课的现象,学业负担压得学生喘不过气,心理压力大,对一个未成年人而言,是残忍的,这也与提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背道而驰的。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会使其丧失对学习的兴趣,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二)忽视学生身心发展的整体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与片面发展是是相对的。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协调统一发展,而在应试教育中,教师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而忽视了学生德、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如果教学中只单纯追求学生某一方面的发展,势必会导致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虽然现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现在的中小学仍然追求升学率、高分数,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应试教育忽视了人身心发展的整体性,导致了人的片面发展。应试教育过于注重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及重点知识的记忆。教育者根据考试大纲来进行教学,大纲要考什么,教育者就教学生相应的知识,这样的教育内容是片面的。这样的教育采取了急功尽利的做法,让学生死记硬背,只关注和练习要考试的内容,而忽视对其他知识的学习和其他能力的发展。
应试教育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试教育过于注重对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知识中的道德内容对学生的影响。例如:在中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中,教育者只是让学生记住要考试的相关内容,而没有强调学习其中的道德准则,更不会要求将其道德准则内化然后转化为学生的合乎规范的道德行为,仅仅只把人培养成擅长考试的机器。第二:应试教育由于过于强调人对大纲知识的掌握,将人的学习内容局限于书本之内,导致人的知识面狭窄,出现高分低能的局面,出现只会考试而智力低下的人。第三是应试教育对书本知识的过分注重,会导致教育者将大把时间放在受教育者学习知识上,而忽视发展学生的体力和体育运动的技能。例如:很多地区教育者认为体育是一个不太重要的课程,认为上体育课纯属浪费时间,所以很多主科教师会占用体育课的时间来进行知识的学习,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的体力的发展和身体素质的提高。第四是应试教育,也会导致学生审美能力的缺乏,教育者只专心于学生的知识和学习成绩,而将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早已抛之脑后,无暇顾及。综上所述,应试教育培养了善于考试和牢记知识点的能力,增加了知识的数量,但是忽略了学生在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这就造成了学生的片面发展。
(三)忽视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不利于学生的个性的发展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都有差异,教育要遵循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根据人的差异来进行不同的教育。只有遵循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才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但是在当前的教育中,我们经常会听见老师批评学生,让成绩差的学生向成绩好的学生学习、让活泼爱动的男孩子向安静温柔的女孩子学习,让记忆力差的孩子向记忆力好的孩子学习,这些说法是违背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规律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的个性。教育者不能将其培养成为拥有一模一样个性的人,不要用千篇一律的标准去要求受教育者,这样的教育忽视了人的差异性,是不利于人的个性的发展。缺乏个性不仅会影响教育的质量,也会不利于人创造思维的培养。
应试教育中忽视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教学中,教师对所有学生采用同样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存在性格的差异,这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例如:有的学生内向,不喜欢举手回答问题,但是他们却勤奋踏实的学习;而有的学生性格外向,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但是经常老师抽取两名性格不同的学生回答问题,在回答错误后都给予一样的评价,这样就没有考虑到他们之间的差异性。对于内向的学生而言如果给予批评会让其失去信心,使他们更加不敢发言,不利于他们的发展。还有教师会忽视学生兴趣的差异性,对所有学生都规定同一的标准,这样是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第二,应试教育中,教师追求高分数和高升学率。比较倾向于成绩好的同学,忽视成绩差的同学。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进行座位的安排,忽视了学生身高方面的差异性,成绩好的高个子学生可以坐在前面,受老师的鼓励和表扬,而成绩差的矮个子学生只能坐在后面或者两边,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又不能看见黑板,就会导致他们自暴自弃,丧失对学习的兴趣。教师忽视学生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差异性,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