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民办院校党员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民办院校同样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广大的党员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分子,使党员教师成为师德建设的楷模,可以影响到非党员教师,提升民办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民办院校与公办院校相比较,有诸多不同之处。首先,从民办院校教师队伍基本情况来看,民办院校存在建校时间短、人才引进能力弱、教师流动性大、无教师编制等短板,导致其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缺乏从事教育教学事业的基本功和专业素养,青年教师有临时过渡思想,部分教师还有雇拥思想和职业自卑感,缺乏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些因素导致民办院校教师的社会角色缺失,党员教师也不例外。其次,民办院校党组织建设存在着“两多一短”的现象,即青年党员多、流动党员多、组织建立时间短,这就导致很大一部分党员教师党的基本理论基础差,缺乏组织生活锻炼,组织观念有待提高,党员责任感欠缺,党员的政治角色出现了缺失,而民办院校的党组织对于党员教师的党性培养同样处于学习、探索、提高的阶段。
二、加强民办院校党员教师党性与师德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全面加强党员教育
(1)发挥多种形式教育阵地的功能,打好党员教育的教育基础。把学院党校作为党员教育和积极分子培养的主要教育阵地,定期上党课;加强党的教育基地建设,建成雷锋纪念馆、博物馆、航空馆、孵化基地等一批校内党员教育基地和青岛党史纪念馆、青岛规划馆、沈阳市雷锋纪念馆等一批校外党员教育基地;与部分高校党委结成合作共建伙伴,定期组织党员通过考察、座谈的方式与校外党建机构交流、学习。(2)重视制度建设,使党员教育有章可循。为防止党员教育流于的形式,我们建立健全教学、科研、学生工作等方面的行为规范,并完善了一系列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和学习制度。
(3)不断改进教育措施,使党员教育具有可持续性。一是完善教育措施,有针对性地确定党员教育的主要内容;二是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组织党员学习。结合党中央的最新精神召开党员教师座谈会,组织“雷锋精神系列主题微党课”活动,并且在党员教师中持续开展“两学一做”活动、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大会等党员教育学习活动。通过各种经常性的党员动员、教育、学习等活动提高党员的角色意识和党性修养。
(二)有针对性地确定教育内容,增强党员教育的时效性
(1)教书育人的教育。在实际工作中,确定“德育、技能和职业素质相结合”的教育指导思想,从党员教师抓起,外请专家讲座,内树先进模范,从思想引起教师对教书育人的重视。党委每年邀请全国人大常委许振超同志传达“两会”精神,邀请卢永华、彭清一等知名学者对教师进行理想信仰等教育,并且借每年教师节之际表彰一批教书育人的先进模范代表,带领全体教师宣誓,引导党员教师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2)师德教育。邀请专家为党员教师做“师德与学养——论新时期创新型高水平教师之修为”的专题报告、党员教师率先签署廉政建设责任书,使党员教师对师德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师德修养得到了很大提高,自我要求也更加严格,引领了全校的师德师风建设。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员教育活动
(1)通过各种社会文化活动,借助党的重大节日对全体党员教师进行党性教育和师德教育;进行行之有效的主题活动,如组织党员植树造林、开设雷锋讲坛,请雷锋班班长张兴吉来我院与党员同志座谈等,增强党员归属感。(2)充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将优秀党员教师的典型示范作用辐射到学院,再到全校师生层面。
(四)构建民办院校党员教师师德培养的长效机制
(1)建立健全师德评估考核制度。对教师的考评中突出教师师德方面的考核,譬如教师对课堂教学原则的坚持和认同;不断提高教书育人能力,尤其加强对教师育人能力的考核,党员教师在育人中是否能起到带头和骨干作用等。(2)规范党员发展机制。做好教师积极分子入党前的教育,严格教师入党程序,细化标准和程序,严格公示。
(3)建立健全组织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党组织设置。目前,教师党支部建立在二级学院基础的模式有优点,也有不足。因此,需探索新的组织管理模式,支部可与工会工作紧密结合,关心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另外,民办院校应积极探索对于流动党员的管理模式,使之融入学校党建工作。
(4)建立健全培训学习制度。健全各二级学院党总支、党支部集体学习制度,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更新学习内容、强化集体学习效果。建立党员教师自学制度,通过党员自主性的学习,克服民办院校教师普遍存在的雇用思想,带头发扬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