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礼松 杨 兰/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是顺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的必然结果。指的是学校由于当今教育行业竞争激烈,一些高职院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为企业培养专门的人才,使自己能更好的发展下去,从而与企业行成的合作模式。
一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优秀并且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缺乏
一所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的高低,与这个学校的思政教师队伍的配置有着必然的联系。要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配备有一群高素质,高水平又稳定的思政教师队伍非常关键。这些年来,由于高职院校扩招,使本来缺口就很大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老师显得更加紧缺,特别是落后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存在思政队伍不足,综合素质不高,不愿意从事辅导员工作,学术氛围不浓等问题。另外,由于编制人员数的原因,班主任和辅导员都大部分是兼职或者编外,专职和编内的比较少,从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起伏比较大、平稳性差。(二)生源素质高低不同,理想信念意识薄弱
目前贵州高职院校学生情况如下:按性质分,有普通高职、5年制高职、中职、成人学生等;按考试性质分为全国统一高考、分类招生、中职推优和中考等。总体的来说,高职院校,生源复杂,学生成绩不理想,所以导致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并且现在的学生遵从个人主义,淡漠规则意识,又由于家庭教育、成绩因素、社会偏见等原因,一些学生的自信心以及三观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从而导致学生精神的缺钙,缺乏道德、诚信和集体主义责任感,是非观念差,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都较差,这些生源因素给思政教育带来较大的困难。同时还处在过度强调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度不够,存在“重技能,轻思政”的现象。二、校企合作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给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带来机遇
(1)使学生受到优秀企业文化的熏陶。首先,优秀的企业文化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个获得各方面都成功的优秀企业必定会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在校企合作中,企业的优秀文化会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学生自觉的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其次,企业文化让学生养成规则意识。一个企业对员工的管理主要是通过两方面;一是企业的规章制度,二是道德。企业的规章制度是企业的所有员工都必须要遵守的,企业的领导也不例外。道德的管理的话,主要是从伦理方面对企业员工的行为进行约束。这就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规则和道德意识。再次,企业文化让学生懂得集体意识。企业文化是以“以人为本”“尊重每个职工”为核心,所以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大家庭般的存在。大家庭里的人们,团结互助,相亲相爱,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从而使学生学会要团结集体,关爱他人。(2)为学生的思政教育提供实践平台。思政教育与品德锻炼是学生的“软实力”。现在许多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由于缺乏实践条件,所以学生在校期间都是以理论知识为主要授课内容,只有最后一年的离校实习,才能接触实践。这就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差,综合素质低,对思政和品德教育的内化力度不够,达不到企业的用人要求,毕业生难就业。校企合作,企业不仅为学校提供了实践的场所,也为学生们提供了顶岗实习的岗位,学生在岗位上会接受到专门的培训,了解并融入企业文化,提高了自己的品德实践能力,同时也了解到社会的变化和企业需求,以及时完善自己思想品德素质。学校也会根据企业的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案,培养学生树立规则、集体和品德意识。
(3)为学校思政教育提供人才支持。在目前的高职院校中,主要是思政课教师通过授课、主题班会、学生活动的方式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局限于课堂和校内。校企合作,传统的思政教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授课的教师和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学校和企业通过开设讲坛和讲座的方式,让企业的领导、优秀员工走进课堂,给学生进行授课,传播优秀的企业文化,扩宽学生的视野,了解社会。
(二)给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
校企合作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调整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冲击上。学生在长期的学校教育中主要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国传统文化是洗礼和熏陶,受企业文化和外来文化及价值观的冲击较小,思想观念和道德价值取向符合主流评价标准。校企合作,由于有顶岗实习和工学结合等模式的出现,使学生在多重角色互换期间失去方向。再加上企业文化中“利益导向,企业员工价值多元化”等影响及其社会上不良的思想和各种社会问题在校园里传播,使得校园的文化环境受到了不利的影响。从而使得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的复杂程度加深。总之,校企合作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学校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正确认识校企合作的利弊、科学利用积极因素、有效防止消极因素是每个思想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把握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