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芹华/贵州省遵义医科大学
在社会经济、知识、技术高速发展历程中,对图书馆以往管理模式形成一定的冲击,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普及的今天。图书馆管理工作是其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管理效率与质量的提升。因此,在图书馆发展历程中,围绕图书馆管理任务,渗透以人为本服务管理理念,满足读者个性化阅读需要,增强图书馆管理的有效性。
一、图书馆管理职能
(一)教育职能
图书馆是文化的载体,也是重要的信息中学,为社会各个层面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例如:针对学生读者,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针对企业,提供良好的经营管理方面的信息资源。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较为大众化,任何人都可以来图书馆进行文献借阅,并且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使人们享受阅读乐趣,促进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由此可见,图书馆管理职能之一为教育职能。(二)服务职能
图书馆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其本质任务、责任就是为读者提供阅读服务的,根据读者需要,为读者推荐、推送相关的阅读文献,满足读者阅读需要,实现自身与读者共赢模式,即读者获取需要的书籍,图书馆获取良好的服务效度。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图书馆服务管理理念也发生了改变,正向个性化、人性化服务模式方向发展,以此增强读者阅读需要。(三)娱乐职能
图书馆在为读者提供服务、教育职能的同时,也具有娱乐职能。在读者的世界里,许多读者认为读书是一种消遣,通过读书获取乐趣,丰富自身内心世界,以此更好的生活。基于此,图书馆在管理过程中,应重视图书馆娱乐职能的建设与提供,使读书为读者生活增添乐趣。二、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图书馆服务模式人性化缺乏
在图书馆发展历程中,其核心管理内容是良好的服务模式,通过良好的服务管理模式,增强读者信任度,以此推进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但从当前图书馆管理现状来看,其人性化管理模式缺乏,影响到图书馆管理效率与质量的提升。尤其是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读者获取信息的形式呈现多元化,而图书馆没有根据读者需要,实现多元化的服务模式,制约了图书馆管理水平的提升。(二)图书馆管理信息化模式滞后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各行各业注入创新发展的动力,图书馆亦是如此。图书馆管理信息化模式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图书馆服务模式、管理模式、营销模式创新发展的需要。但从当前图书馆管理现状来看,图书馆管理信息化模式建设滞后,针对线上提供的服务模式较少,不能够满足读者多元化、个性化的阅读需要。与此同时,部分图书馆管理人员信息素养不高,无法应对图书馆管理信息化模式的实施。三、提升图书馆管理效率与质量路径
(一)树立“以人为本”管理与服务理念
在图书馆管理模式提升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与服务理念,是图书馆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管理与服务理念,能够带动图书馆管理人员工作热情,使其遵从图书馆工作职责,满足广大读者阅读需要,为读者提供针对性的阅读文献,以此实现图书馆在社会发展历程中的价值。在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与服务理念中,应从两方面进行。一是以图书馆管理人员为本的理念。图书馆管理人员是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传播者、服务者、建设者,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起到举足轻重的效度。将以人为本管理内容渗透到图书馆管理工作体系中,尊重图书馆管理人员,带动图书馆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以此推进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开展。在图书馆管理人员,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建设中,首先图书馆领导应重视管理人员工作模式,通过交流知晓管理人员工作诉求,满足管理人员工作需要。与此同时,为图书馆管理人员职业化发展构建培育方案,为图书馆管理人员提供良好的自我提升平台,促进图书馆管理人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以此更好的为图书馆管理工作服务。
二是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在图书馆经营管理过程中,尊重读者,根据读者需要,满足读者阅读喜好,增强读者满意度。因此,在图书馆管理中,树立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所开展的一切服务活动,都应根据读者阅读需要进行。基于图书馆服务受众面多元化,管理人员根据读者往来的不同,构建读者档案库,根据读者实际需求,对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满足部分人阅读需要。与此同时,通过分析读者阅读信息,精准读者阅读偏好,以此提供针对性的阅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