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容珍/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城关第三小学
在中学生的课程改革过程中,社团活动课程化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在中学生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拓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方式,使学生能够获得情感的升华,逐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基于此背景下,以藏族地区中学生为例,相关的教育人员要及时发现社团课程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藏族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适当的改革措施,促进社团活动课程化的顺利进行,为学生的综合性发展打下稳固基础。
一、藏族地区中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团活动管理缺失
在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之后,学校更加注重从管理上进行支持与落实,其中含括规定制度,配备硬件,安全保障与财力支持等方面。从根本上进行分析,社团还是雪上自己的组织,各个社团本身都具有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运行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学校也不会过多参与到社团管理过程中。基于此背景下,在社团活动课程化的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对社团活动开展进行分析,还为社团活动提供了时间与场地。但就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藏族地区中学生的社团负责人反馈,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电脑设备、音响设备缺失的问题。由此不难看出,学校在进行社团活动课程化管理的过程中,应当逐步加大资金的投入,从加强管理的角度上保证社团活动能够顺利的开展。通过完善社团信息的网络交流平台,对中学生社团进行制度化建设。(二)社团活动的评价外显
要想从根本上丰富藏族地区中学生的课余生活,并将学生的社团活动成果展现出来,就要鼓励广大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参与到社团活动中,更加热爱集体性的生活。不少中学在不同的时间段都会有社团的展示活动,在内部举行的表演大会中进行总结性的演示与汇报,而这种社团评价的方式也是考察学生的重要依据,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但就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不同的成员感受不一致,例如像舞蹈社、话剧社等社团往往会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可,但是在中学中往往存在许多不外县的社团,经常被忽略。基于此,在社团活动课程化的管理过程中,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藏族地区学生存在的问题,就要采取沟通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对整个过程的评价。(三)领导层重视不足
基于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给藏族地区中学的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受到升学教育压力的影响,学校的领导者还是更加注重成绩,没有意识到社团活动开展的重要意义。课程化的社团互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特长与技能,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陶冶学生的情操,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但就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学校的重视度不足,影响课程化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另外,在开展社团化课程化管理活动的过程中,没有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许多教师都将重心放在了学分管理与日常管理中,导致社团管理课程存在用地的随意性,导致课程的设置与资源管理不完善,课程化社团课程体系也没有明确的归属,进而影响学生的综合性发展。二、加强藏族地区中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课程化”管理与活动化并重发展
在藏族地区的中学生社团活动中,能够将不同班级的学生集合到一起。在中学阶段,若没有固定的场地与时间作为保障,就会导致社团活动难以开展下去。基于此,利用课程化的方式进行社团管理,是中学社团活动中的基础内容。基于此,利用课程化的管理方式,每周至少拿出一节课的时间固定位社团活动时间,并安排在各个班级的课程表中。学校利用固定的场地与时间推动社团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还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开展社团活动不会受到社团本身性质的特点,社团的负责人要根据藏族学生的兴趣与爱好进行协定,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学校要定期给予经费,保证社团活动的有效开展。课程化管理的中的内容就是在于强度社团活动开展的有序性与计划性,作为课程化的社团活动并不意味着社团活动的固定化与模式化。即使是同一主题,在各个社团成员发生变化的时候,主要的活动形式与内容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