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岭/徐州工程学院
一、淮海战役红色基因的内涵
(一)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顾全大局、精诚团结协作的精神
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人民解放军取得战役胜利的根本保证。淮海战役实施前,中共中央采取了多项措施以加强党对各野战军作战的集中统一指挥和领导,对战略决战的胜利进行发挥了关键作用。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上下同心、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淮海战役战略大决战所蕴含的宝贵精神财富。(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战的精神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正是基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深入的使命感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淮海战役中,无论指挥员、普通战士,还是地方干部、支前群众,他们都深刻明白就是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战,从而焕发出极大的战斗热情和工作热情。(三)不怕牺牲、敢于担当的大无畏精神
在人民解放军发起的三大战役中,淮海战役是我军唯一参战兵力处于劣势的大决战,无论在军队数量还是在武器装备方面,淮海战役都堪称是一场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人民解放军在淮海战役中所表现出的敢于担当和战胜一切强敌与困难的大无畏精神,源自于人民军队所担负的重大使命。(四)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神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人民谋利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以弱胜强,就是因为始终坚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路线。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胜利。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信念与精神,就能战胜任何艰难险阻,这是淮海战役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二、传承淮海战役红色基因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一)制定系统的“淮海战役精神”传承推广方案和实施计划
依托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和淮海地区革命文化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施“红馆、红书、红堂、红线、红研”工程,广泛开展“淮海战役精神”传承活动,主动把“淮海战役精神”融入思政课堂教学,通过讲座、分享会、情景教学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淮海战役精神”宣传教育。并把学习过程转化为自觉参与、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把榜样的力量转化为人们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的实际行动。(二)组织开展“传承淮海战役红色基因”主题宣讲活动
政府相关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等要深入师生开展主题宣讲活动,深刻阐释淮海战役红色基因的时代内涵,通过讲淮海战役红色经典、述英模事迹、传红色精神、塑心中偶像,引导教师将“传承淮海战役红色基因”嵌入课堂教学,打造课程思政特色,教育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从淮海战役红色基因的了解者、接受者成长为红色基因的践行者、传承者,立志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三)组织开展“传承淮海战役红色基因”读书活动
向青年学生推荐全国首部全面、系统、立体描写淮海战役的长篇小说《鏖战》红色经典书目,创设红色图书角,经常性开展图书漂流、红色经典书籍读书交流等活动,撰写心得体会,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陶冶情操,铭记历史,坚定信念。邀请《鏖战》的作者和读者分享文学创作缘由、创作历程、总体架构以及自己的创作感悟,通过对作品中人物、主线和背景的分析,将淮海战役中我军上下齐心协力、敢于担当、不怕牺牲的英烈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为民靠民,善谋善战”,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民心所向、潮流所趋、历史的选择。这个时代需要英雄,大学生通过阅读讴歌英雄、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红色作品,树立并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将专业知识与服务社会紧密结合起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青春力量。(四)加强“传承淮海战役红色基因”实践活动和创新研究
以纪念淮海战役胜利70周年为契机,采用主题征文、主题观影、大合唱、演讲等形式,开展学淮海战役的历史、学红色革命人物事迹等多内容的主题教育。组织开展清明祭扫淮塔活动。既是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实际行动,更是引导广大群众坚定理想信念,弘扬“淮海战役精神”、点亮信仰之灯的生动实践。重走淮海战役路线,拜访革命前辈,听取革命故事,实地追忆革命精神。利用淮海战役红色阵地组织学生开展“传承淮海战役红色基因,寻访淮海战役红色足迹”探访、探究式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强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组织开展文学研究评论与淮海战役文学短篇创作、淮海战役今昔图片展等。弘扬和传承淮海战役精神,激发师生的民族荣誉感和爱国情怀,为学生淮海战役红色文学研究和创作搭建平台。指导学生结合专业背景积极参与关于淮海战役红色基因的大学生创新研究,比如:基于张新科小说《鏖战》的红色教育二度创作开发、基于互联网+面向中小学生的淮海战役红色教育平台建设等创新项目获得省级重点立项项目。通过科研项目系统收集、整理、提炼淮海战役红色文化资源,形成研究报告、学术论文等成果,并在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为淮海战役红色基因传承提供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