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茗一 唐 钰/.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一、独立学院的产生与发展背景
自第一所独立学院诞生至今已有二十余年,1998 年12 月苏州大学文正学院的创办掀开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的历史篇章。回顾近半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从历年高考“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的有关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1999 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分水岭,也是独立学院发展的新起点。在此之前,我国高考“录取人数和报考人数”之比一直在30%左右徘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9.8%,1999 年后我国高考录取比例逐年攀升。其中,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2002 年达到15%,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时至今日,根据教育部最新数据2018 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48.1%[1],距离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仅一步之遥。在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这二十余年中,独立学院的作用不容小觑。截至2019 年6 月,我国高等学校共有2956 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431所,独立学院257 所,成人高等学校268所[2]。在学校数量方面,独立学院数量约占全国普通高校数量的10%,与成人高等学校数量相差无几。在校本科生人数方面,2018 年独立学院本科生在校生人数约为244.5 万人,占当年本科院校本科生在校人数的14.4%[3]。由此可见,独立学院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国内各公办本科大学分担了相当数量生源压力。但是,随着公办本科大学硬件设施日益完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显著增强,独立学院定位上的模糊性与过渡性日益凸显。近些年,全国范围内有27个省(市、区)取消第三批次本科,其余地区也在有条不紊地调研和落实当中。取消高考录取批次或将过去的“本科二批”与“本科三批”合并,对于广大考生和家长来说,无疑减轻了他们对基础教育和高考的焦虑感。同时,这也是一次加快推进高考和高校更深层次改革、实现教育更加公平公正的明智之举。然而,对于各独立院校而言,却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严峻考验。1998 年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创办后,全国范围内的独立学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更多是基于现实需要。1998 年12 月24 日教育部制定《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国务院于1999 年1月13 日批转,“计划”中强调:“……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教育将始终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4]同时,“计划”进一步指出:“‘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今后3~5 年,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 ,“要保证社会力量举办的教育机构自主办学的法人地位,高等教育机构可面向社会自主招生”[4]。《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出台,无疑从政策层面为独立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现实层面上,广大学子与家长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迫切需要,也恰恰印证了的“独立学院”可以作为一条解决本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的有效方法。此后,教育部的一系列文件为独立学院教学和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