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梦/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前言
高职院校辅导员是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实施者和不可缺少的骨干力量,他们是第一线的组织者、教育者。随着高校招生扩招,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进入大学学习,这就形成了高职院校学生独有的特点,他们大多文化基础知识较差,学习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甚至对未来不抱有很高希望。他们中大部分是考取更高高校无望,只能选择高职院校,同时,由于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和提高技能方面,至此精力外放,但由于社会阅历少,对事物的判断力、鉴别力还有所欠缺,致使各种网贷、诈骗陷阱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成为可能。而这些事件的发生对于辅导员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会影响到辅导员的整个职业生涯规划。那么,如何提高辅导员在这些事件中的复原力变得至关重要。基于此,在此想初步谈谈辅导员的职业复原力,如何提高辅导员职业复原力。二、职业复原力的界定
随着经济的发展,雇主—员工的工作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雇主不再是成为员工生涯发展唯一负责的人,员工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管理、对于自己能否成功抓住机会进行职业发展负有最终责任。在此前提下,对于每一个员工来说,相信自己能够独立解决各种问题,不断学习各种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就变得十分重要。而与此相对应的,在职业生涯理论领域,并未产生与此相对应的相关理论发展。因此,有学者积极倡导构建当今社会发展更为贴合的现代职业生涯模式理论,在这样的情况下,London第一次提出了“职业复原力”的概念。“复原力”这一概念在心理学领域最早来自于20世纪60 年代对生活压力事件、疾病和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它被界定为当人们面对生活中丧失、困难或逆境时的有效应对和适应。后来有学者提出,复原力的概念应依据不同的环境框架和发展阶段来理解。Gordon和Coscarelli 第一次明确提出复原力的概念可以与工作领域的问题相结合。
London 认为,职业复原力是指个人面对一个欠佳的环境表现出来的对职业挫折的抗逆能力。London 分别从效能感、冒险性、依赖性或独立性三个方面来阐述职业复原力,其中效能感包括自尊、主动性需求、适应能力、内控性、成就需求、创造需求、内在工作价值和发展定位;冒险性包括敢于冒险的倾向性、对失败的恐惧、安全需求和对不确定性的忍耐能力;依赖性或独立性指职业依赖性、对上级认可的需求和对同事认可的需求。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如此理解高职辅导员职业复原力的概念:当高职辅导员面对各种压力事件时,职业复原力能够让其去积极应对思考,并能快速适应压力事件带来的压力、逆境、挑战等,最后依然能够恢复积极的工作态度。职业复原力的强弱决定了状态恢复的快慢好坏。
三、职业复原力的作用
高职辅导员在面对一个压力事件时,能否进行有效的克服和适应,并能走出低迷和自我否定,以更积极的态度和韧性去学习,继续做好辅导员工作。职业复原力被认为是克服职业压力的关键,它是唤起并指向个体职业决策和行为的内在结构。在职业复原力的作用下,当高职辅导员遇到各种压力事件时,能更有勇气去面对,积极摆脱低迷情绪,提升自我效能感,克服各种职业发展障碍。
有较高职业复原力的辅导员,可以掌控事态的发展变化,在结果不确定的情况下也敢于冒险,敢于忍受不确定的环境;当不良结果确定后,能够快速的转变思想,适应变化的情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而且,他们具有更强的自我把控性,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更强烈的使命感,有更积极和弹性的态度。他们既可以独立工作,也可以在需要的时候与人合作,容易适应变化,乐于继续学习,有自信敢于直面风险并对自身的工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