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 婷/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一、前言
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进程中,辅导员占据着主体地位。此项工作最重要的作用,便是能够帮助辅导员有效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然而在社会迅速发展的新时期,思政工作的传统开展方式与时代是不相符的,辅导员应顺应时代逐渐提升自身思政教育能力。二、辅导员的主要功能
(1)生活功能:辅导员在发挥自身生活功能时,能与学生展开沟通,对学生间关系、生活状况等进行掌握,以便掌握学生思想,避免学生产生思想偏差。(2)职业功能:辅导员应依照经验、掌握学校发展方向,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可靠指导,确保学生可以合理规划自身学业,提升其综合素质。
三、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现状
(一)管理缺乏专业性
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并未从传统教师结构系统当中独立,使此职业没有形成系统、全面和科学的系统,职业标准较为匮乏,评价系统不完善,缺乏职业性与专业性。思政教育实践性较强,教育人员必须拥有较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部分辅导员没有经历系统培训,很难胜任思政教育工作,即使经过培训,相应培训也缺少全面性、系统性,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二)综合素质不高、自身定位模糊
高校辅导员普遍的年轻,工作经验、生活阅历较匮乏,使得在学生遇到突发状况时,难以进行及时处理;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多为本科、专科毕业生,并非思政教育毕业生,相关知识理论较为缺乏,相应指导技巧不足,很少有研究生毕业后从事此工作,缺少了专业知识。与此同时,大部分辅导员职称多为中级、初级,实际经验极为缺乏。当前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没有明确自身定位,职业荣誉感、认同感不足,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除了需要承担教育、管理工作,更需要承担其就业指导以及班级建设等工作。此外,校方也很少注重辅导员工作,扶持政策较少,导致辅导员发展空间越来越小,降低了辅导员工作热情。
(三)队伍人才流动快,不够稳定
在高校中,辅导员队伍流动大,已经呈现常态化,辅导员职业在很多人眼里不是一个终身职业,很多辅导员认为这份工作只是过渡期;这种人才的流动,对于教育本身来说,不利于去了解学生、管理学生;对于高校来说,不利于专业化、规范化。四、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政教育能力的主要途径
在教育改革以及时代发展的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将会从社会、互联网当中获取越来越多的新思想,遇到新事物,这些极易冲击学生思想,亟需辅导员在日常思政教育工作当中发挥出自身教育功能。与此同时,校方也需要以最合适的方式提升辅导员思政教育实用性,加大辅导员的培养力度:(一)提升辅导员专业化程度
在教育部门颁布的相应指导意见当中有所明确,各大院校需要支持并且鼓励骨干人员加入到辅导员工作当中,使此项工作向着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这主要是为了促进此职业能够更加健康地发展,以便使辅导员有关技能、综合知识得到提高,最终使职位认同感与辅导员经济收入得以提高。各大高职院校应该按照思政教育的实际专职建设状况,出台相应的高校辅导员能力标准,在理论知识、谈心谈话、主题教育、日常管理等方面加以强化。按照实际情况制定细则办法,构建起有紧密结构、层次清晰的标准体系;以职业化、专业化的要求与眼光选聘辅导员,完善相应的培养培训、考评以及奖励制度具体化、明确化;明确辅导员的职责,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努力使辅导员职业待遇、能力与地位得到全面提升,确保辅导员能够日益专业化、职业化,以便提升此类教育的教育专业性,最终承担学生管理、思政教育工作,使其思政素养以及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加强辅导员的理论功底,高校思政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学生、说服学生的的工作,辅导员就要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根本就是厚实的理论功底。一是高校辅导员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现实问题;二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思想转化为行动;三是能够学以致用,有效解决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存在的各类问题。
(二)完善机制,提升辅导员素质
校方需要对辅导员日常工作机制、制度进行完善,以便逐渐提升其工作积极性。除此之外,校方还应当对自身认知度全面提升,并且把建立辅导员工作团队归入自身未来发展计划当中,同时借助制度改革以及政策方面的倾斜,使越来越多专业人才从事此职业,逐渐提升辅导员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让辅导员能够更专心地对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进行深入研究:(1)逐渐建立健全辅导员的选聘制度:合理扩大选聘范围,与相应高校展开合作,积极引入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工作能力强、工作素养高的综合性人才,将“精于业务、有较高政治觉悟、严于律己、良好工作作风”等作为选聘原则和标准,同时严抓辅导员选聘工作,以便自源头保证辅导员工作团队整体质量以及素质。
(2)建立健全的培训体系,为辅导员发展提供平台,加强学习培训课程的体系建设,设置专业基础课程;组织专家围绕高校思政教育、学生工作等方面研发教材;逐步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辅导员经过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实践并通过考试,从而达到学习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
(3)鼓励并支持辅导员考取高级职称,以便提升校方整体思政教育水准。
(4)合理提升辅导员的经济收入,提升校方对辅导员职业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5)对校方自身辅导员考评以及奖惩机制展开强化和完善,对表现优异、工作落实状况良好的辅导员予以合适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