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湘晖/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
一城一个性,一城一特色。每个古镇都有其独特的魅力,都有其基于历史传承而形成的独特文化,在进行古镇保护的时候,基于历史文脉,基于传承背景,基于个性生活,对其进行维护与整理,才是符合现代古镇保护的基本原理。古镇景观是构成古镇文脉肌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梳理古镇景观,传承古镇生态,是古镇景观保护的重要趋势。
一、基于文脉传承的古镇景观内容梳理
景观一词,不同的学科专家有不同的理解方式。从纯粹地理学科来讲,景观就是一种自然地理景象;而建筑师则把景观和建筑物进行相对分类,把景观看作是建筑物的配景;从旅游角度看,景观是一种吸引游览者的资源;从人文角度看,景观是自然景观和人文因素的有机结合,既有自然的因素,也有人文的因素,二者相互依存,共生共存。景观和人文相互依存的关系,让“文化景观”的概念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中外学者对“文化景观”均有不同阐述,美国地理学家索尔在《景观的形态》一书中指出:文化景观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应该用实际观察地面来研究地理特征,重视不同文化对景观的影响[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6 届会议提出文化景观的概念;《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中对文化景观进行了界定:文化景观“能够说明为人类社会在其自身制约下、在自然环境提供的条件下以及在内外社会经济文化力量的推动下发生的进化及时间的变迁。在选择时,必须同时以其突出的普遍价值和明确的地理文化区域内具有代表性为基础,使其能反映该区域本色的、独特的文化内涵。”从而可以看出,人文景观是有一定历史性地、可以体现一定文化内涵的、表现为多种形式的景观资源。
作为历史古镇古街,长期历史积累,让其人文景观呈现丰富的表现形式。人们在自然景观中生产生活,并形成了各种表现生活状态的形态:建筑形制、道路体系、园林小品、服装服饰等等,形成有形的人文景观;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俗、文化传承等等,则形成人文景观的无形状态。无形的状态常常能够被人感知,但确不容易去表达,但恰恰就是这一无形却能够被感知的部分,是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重要部分,也是传承文化脉络的重要部分。例如古镇,真正吸引人的,不单纯是美丽景观,更是其中透出的文化。江南古镇,小桥流水,白墙青瓦,固然是一道风景,船桨吴声,饮茶吟唱更是吸引众多游览者的关键。有形,更要有魂,才能让古镇由内而外散发出独特魅力。因此,保护传统古镇古街,不仅仅要研究建筑、道路、园林,更要将古镇的历史文脉、生活状态以新的形势传承下去。
二、基于文脉传承的古镇景观保护原则
(一)基于历时性的整体与重点兼顾原则
任何一个城镇,都是在历史的时空中经过时间维度变化和空间维度变化而形成的多样形态,不光有现在时空中的建筑聚落、景观体系,还包括不同时空变化后层层累积下来的历史风貌。所谓历时性,就是要把握和了解一个历史城镇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发展及最后呈现状态[2]。因此,历史古镇的保护就不简单的保护某一地段、某一街区,而是要保护历史古镇的整体风貌。但任何一个保护,其资金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所有保护方式、手段都一视同仁,有可能达不到理想效果。为保护历史古镇的整体风貌,对古镇中不同建筑、不同景观、不同环境进行分级研究、分级处理,形成一套完整地分级保护制度,既能突出重点,传递历史风貌,又可兼顾所有,利用有限资源做出无限效果。
以重庆金刚碑古镇为例,金刚碑从清乾隆年间兴起,因转运煤炭而兴起,是巴渝码头古村的典型代表,反映了重庆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但随着时间流逝,古街居民迁出,此地逐渐荒落。为保护古镇,重庆市对该古镇进行了修复打造,在打造过程中,为保留传统风貌,修复方提出了分级制,将古镇分为核心区、建设控制区、风貌协调区,整体与重点二者兼顾,景观历时性保持完好。
(二)基于历史感的感知性原则
任何古镇的保护、发展与规划,都离不开居住于此的人的感知。特别是古镇景观,其公共景观的保护与更新,更是直接出现在人们的视觉、心理感官中,其形态、细节,直接体现了古镇的历史面貌、地域特色、文化历史,展示了古镇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细节、精神面貌,体现了古镇居民的人文气息[3]。因此,在打造古镇景观时,一定要充分了解古镇居民的传统生活习惯,了解古镇居民的社交方式、特色民俗,基于符合使用者心理需求、行为需求的基本原则,进行景观改造与提升。一方面,要基于现代行为学、心理学,明确服务主体,区分服务主体年龄、性别、文化层次、生活背景,用科学的方法改造景观,另一方面,要基于古镇历史,理解古镇历史风貌、历史感知,从传承的角度梳理古镇景观,将历史传承与保护改造相结合,体现出古镇的独特魅力。金刚碑古镇在未进行保护开发之前,其老街中心的茶馆成为整条古街的社交核心,喝茶、谈天、听戏,成为古镇最具代表性的生活方式。在对古镇景观升级改造时,保留茶馆的历史感,存留茶馆这一传统模式,是对古镇历史风貌的最大尊重。
(三)基于历史性的还原性原则
对于古镇保护来讲,最怕的是不顾历史,主观修建所谓“仿古建筑”,出现没有有效信息来源的建筑群。要做好历史古街古镇的保护,首要的第一环节就是要保护历史,保护历史遗留下来的相关信息,保护历史传统风貌[4]。针对古镇景观,要进行有效地资料整理与分级。具有有效历史信息并可以维护修缮的,应该采用“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采用有效地维护手段使其继续留存,努力维持历史街区原始风貌;对于有历史信息但已无法修缮的,可依据历史信息对其进行重建。同时,也应注意的是,历史景观保护要兼顾传统维护与现代生活的关系,既要有历史,也要有现代便利,在留存历史信息的基础上,要做好现代生活必需品与历史景观的有效统一,让人们在感受到景观历史感的同时,也能享受到现代技术。例如照明,传统小镇照明基本较为昏暗,在进行改造的时候,可以保持整体风貌不变,但增加照明层次,形成更好地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