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我想躲起来-羞耻还是回避型人格障碍

  • 作者: 长江丛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5133
  • ■韩丹丹/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一、回避型人格障碍

    (一)概念

    回避型人格障碍(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AVPD)是一种社交抑制、能力不足感和对负性评价极其敏感的普遍心理行为模式。AVPD症状会造成个体包括心理健康、社会和躯体方面的日常功能损害。

    (二)应对方式

    在应对方式方面,已有很多研究证实了AVPD与焦虑策略和回避策略之间的理论关系。Aron等人的研究显示,高度敏感的人可能有患AVPD的风险,因为他们有过度活跃的威胁响应或相关的喜怒无常的弱点。

    (三)AVPD与自尊的关系

    AVPD的主要特征包括“不足感”和“认为自己在社交上无能、个人缺乏吸引力或不如他人的观点”。Dreessen等报告说,在AVPD测试中得分高的学生倾向于较低的自尊,尽管自尊和AVPD都对信息处理偏见有独立的贡献。

    二、羞耻感

    (一)概念

    目前有研究表明,羞耻是一种自我意识情绪。羞耻感被认为是一种使人丧失能力的情绪,伴随着一种渺小、低人一等和畏缩的感觉。羞耻还可能包括被揭露、谴责和嘲笑时的感觉。

    (二)应对方式

    在应对方式方面,Nathanson提出人们通常使用四种应对方式来管理羞耻感:攻击自我Attack Self,攻击他人Attack Other,退缩Withdrawal,回避Avoidance。这些应对方式代表了人们用来避免、减少或投射羞耻经历的各种羞耻感管理脚本。

    (三)羞耻感与自尊的关系

    高自尊的人更容易感到骄傲,而低自尊的人更容易感到羞耻。低自尊者报告的负面情绪通常是羞耻感。在关于羞耻感应对方式的研究中也发现,羞耻感的总分、攻击自我、退缩、攻击他人等分量表的分数均与自尊总分呈显著负相关。这些相关性的大小与其他关于羞耻和自尊的研究一致。

    三、讨论及展望

    通过上面对概念、应对方式以及与自尊之间的关系的梳理和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回避型人格障碍与羞耻感存在着高度相似性。结合AVPD与羞耻感的特点,以及心理动力对人格形成的观点,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回避型人格障碍的特点可能是羞耻感的一种应对方式的较为长期稳定的表达结果。而认识到羞耻感的影响可能有助于精神卫生工作者提供最能满足这些症状所需要的护理和干预。

      尽管上述的各个方面都已经存在着多项的研究,但都是从不同的理论观点出发,而缺乏在同一框架下研究所得出的直接结果。今后的研究是否可以将两者放在同一框架下进行研究,这样可能会得出更加直接的对比结果。

      本文标题:我想躲起来-羞耻还是回避型人格障碍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55773.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