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小莉/四川工业科技学院
语料库是指能够被计算机处理并按照明确标准采集的达到一定规模的真实语言数据的集合[1]。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最早的计算机化语料库——布朗语料库出现。随后,国内外研究人员开发了各种性质和用途的语料库,这些数据庞大的语料库为语言学习提供了真实有趣的素材,为学习者更好地学习或研究语言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语料库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语料库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手段为语言教学提供了有别于传统模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和语料库观察大量客观真实的语料,分析和归纳语言规律,主动发现、解决问题。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习者语料库研究中介语,分析学生的语言错误,对中介语的语言特征和语言发展规律进行全面、系统的比较分析。因此,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障碍,并在教学大纲设计、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等方面做出相应调整,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需要[2]。语料库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学内容。语料库因其真实丰富的语言材料常被教师用来作为课堂教学资源。随着语料库的兴起,语言学家逐步建立了新兴学科——语料库语言学,这是一门结合计算机科学和语言学理论的交叉学科,为语料库的建设、操作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二、数据驱动学习理论
“数据驱动学习”(Data-driven Learning)是Tim Johns[3]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课堂语言学习模式。教师引导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充分利用“数据”,即语料库资源,对大量客观真实语料库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语言的语法规则、语义规则及语用特征,分析总结语言的使用规律。语料库检索技术的一项突出功能——语境共现,是指研究者在语料库中输入关键词进行检索,会出现大量以关键词居中的实例,两侧也会根据设定出现搭配形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英语本族语者的语言运用和常见搭配形式,分析和归纳目标词汇在具体语境下的搭配形式,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单词的意义和用法。数据驱动下的语言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三、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学中数据驱动学习模式的应用
(一)应用型本科英语教学的特点
应用型本科公共英语教学长期以来教学手段单一,多是以教师讲授词汇和语法为主,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课堂使用统一的教材,课文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如词汇学习、语法知识、课文讲解、课后练习等,通常班级人数较多,教学效果可见一斑。除此之外,应用型本科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基础普遍薄弱,有限的课堂时间等都使得传统教学模式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学生在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下,对学习缺乏兴趣和主动性,语言能力难以发展和提高。因此,传统的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英语教学发展需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给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基于语料库的英语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公共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4]。(二)数据驱动学习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数据驱动学习模式下,教师作为引导者通常不会直接对某一语言特征进行教授,而是提出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利用语料库的检索软件检索目标词,观察和分析语言实例,归纳语言规律,从而解决问题,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观察、分析、归纳的全过程。因而,基于语料库的数据驱动学习适用于应用型本科英语教学环境。数据驱动学习理论不仅强调语言知识的学习,而且强调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学中,数据驱动模式的应用具体表现在词汇、阅读、翻译、写作等方面[5]。首先,词汇教学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教师可以利用语料库检索信息找出高频词,引导学生优先学习这些词汇。其次,基于语料库的英语教学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境共现功能为学生呈现关键词的上下文,学生能更加容易地猜测词义。第三,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平行语料库,通过观察分析词语及搭配的运用,找出它们在翻译中恰当的对应表达,提高翻译水平。第四,在写作方面,学生利用语料库收集大量与任务话题相关的材料,也可由教师根据写作要求选取语料库中的语言素材,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语料库的词性附码、检索和统计、文本排列、句法标注等操作工具使教师和学生可以基于语料库进行定性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