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职院青马工程实效性研究

  • 作者: 长江丛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8926
  • ■刘宝地/九州职业技术学院

      为了深入落实以德育人的重要思想,相关教育部门下发了颁布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的一系列文件,并且从中选择了一些高校,作为本次改革的实验场所,高职院校便是其中之一。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培养应用技术人才的摇篮,“三全育人”工作的开展状况将会起到显著的带动效应。所以,本文将以高职院校为对象,立足于“三全育人”的视角,深层次剖析怎样提高青马工程的时效性。高职院校也属于一类将“就业导向”作为重点的院校,虽然近些年来始终在关注青马工程的开展,但是思想政治工作仍然属于其中的短板。“三全育人”的落实,正是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改进工作、提高青马工程实效性的最佳手段。

    一、“三全育人”的概念

    “三全育人”提出的初衷,着重是为了缓解当前大学思想政治工作难以落地,无法与新时代学生的学习成长诉求相符等诸多问题。“三全育人”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课程育人、文化育人以及组织育人等十项不同的育人方法。它侧重于立德育人,通常借助于三个层面开展育人工作:第一,全程育人。将德育的理念与高职校学生的学习过程相结合,按照学生各自的思想意识、差异性的心理特征、所在的不同成长阶段等等开展相应的德育工作。第二,全员育人。德育工作不再像以往那样,被视为思政课程老师的个人专属,当前已经发展成为高职校制度体系当中的重要环节,是所有老师教学工作的着眼点。第三,全方位育人。全方位主要是将德育、智育等工作与老师的全部教学环节有机结合。

    二、高职院青马工程实施现状

    2017年4月,国务院在其所颁布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当中着重指出,应强化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力度,高效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青马工程”自启动至今,全国各个高职院校站在培养“为我所需、为我所用”人才培养的层面,精心策略并组织开展了“青马工程”实践活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能够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以及众多社会思潮彼此激荡的背景下,为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以及推动青年自身成才提供可靠的保证。

      “青马工程”自提出之日起,便受到了众多高职校的一致关注,但是其中依旧存在关注理论学习,而忽视实践效果的状况,其成效亟待得到提升。“三全育人”作为能够切实体现出社会主义形态的举措,遵循“助人自助”的培养理念,借助于对社会资源予以良好的整合,进而行之有效地协调社会各类关系,避免出现各类社会负面问题。其相关的理论规范与知识技巧等等,已经是构建和谐社会体系的一股关键力量。“三全育人”介入到“青马工程”当中,能够有效改善“青马工程”的实效性。

    三、基于“三全育人”的高职院青马工程实效性

    (一)青马工程的创新驱动得到促进

    人才培养属于育人和育才二者相互结合的过程,而育人作为根本。现阶段,在青马工程实践基础上,高职教育步入到了提高质量、结构优化的内涵式发展新时期,应格外关注下列几方面的改革工作: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科研体制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以及高职校和社会耦合发展机制改革等等。上述各项改革工作为高职校育人工作带来了大量前所未有的问题,也令高职校育人工作遇到了更大的挑战。高职校“三全育人”工作有着显著的创造性,持续推动了青马工程的创新驱动。在《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当中,便明确细化了立德树人落实体系的一系列举措,也能够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融入到高职校育人的整体过程当中。

    (二)两大系统的功能得到科学整合

    “青马工程”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工作,肩负着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高职生的头脑得到武装,教育高职生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三全育人”能够帮助高职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问题,二者尽管在理论基础、考核方式等角度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从理念、宗旨以及社会功能等角度来看,具有相似之处,均能够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各类社会思潮异常活跃、外加社会信息传播渠道呈现出多元的特征,高职生这一群体的价值选择存在多元化的问题。所以,借鉴“三全育人”的理念与方法,能够令“青马工程”变得更加“接地气”,得到广大高职生的认同。

    (三)构建出了同向同行的协同发展体系

    青马工程在实践方面,应切实发挥好“三全育人”的协同育人效应,促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协同发展。针对各门专业课程来讲,充分挖掘了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成分,将知识传授和马克思主义思想价值引领有机结合。在榜样示范、模范引领等重要形式的基础之上,培育出了高职校学生的崇高家国情怀。高职校教师能够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职责,将教育事业当做自身能力施展的舞台,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广大教师要向学生积极传递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向善崇美、诚实信用等教育内容,有效地发挥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

    四、“三全育人”视角下提高青马工程实效性的基本路径

    (一)完善量化考评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框架

    完善“青马工程”有关的量化考评体系,是反映“青马工程”实效性最为根本的要素之一。高职校应在目标管理的前提之下,构建起青马工程培养的考评制度,并且按照学校与学生的具体状况,设计出量化与细化的考核标准,定期针对学生开展综合考评工作。比如说,可以添加全面的考评制度,由学生自己、合作的同学等视角入手,立足于思想素质、沟通能力、人际关系以及行政能力等方面掌握实际表现。由此才能够借助于数据这一重要的载体,科学合理地量化高职生的综合能力,并将其作为后续评奖、选拔以及淘汰的参考依据。

    (二)创新培训内容和形式

    高职校务必以“三全育人”理念,培养众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并坚持将理论学习作为先导,仅仅把握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构建以“三全育人”强化青马工程理论的传达体系。并不断完善和健全理论学习内容。针对以往所存在的学习内容过于枯燥、形式简单、和实践脱离等一系列的问题,应有效把握理论学习所遵循的规律,使高职生在思想政治素质、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多个角度得到整体性的提升。首先,将“学理论,讲真话,进头脑”视为促进青马工程发展的指导理念。在主题团日、时政论坛以及网络时政座谈会等丰富多样的载体当中,有效激发高职生的积极性,使理论学习实效性得到进一步促进。其次,应持续创新“青马工程”培训工作的主要形式。应考虑到高职生喜闻乐见的要素,坚持与时俱进。

    (三)强化教师团队的建设力度

    青马工程的实效性,与所依靠的师资队伍存在密切的关系。众多高职校的青马工程实效性相对较差,其中关键性的因素,即缺少一支比较优秀的指导教师团队。团队往往临时拼凑,没有强烈的责任感。并且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目的模糊等等,从而使青马工程的培训质量严重降低,效果较差。所以,打造一支优秀教师团队,是提高青马工程实效性的根本保障。在指导教师的选拔过程中,应做到博取众长,坚持交叉学科背景、工作内容、道德素养等要素相结合,并且遵循理论精英与实践精英二者相结合的宗旨,借助于相对严格的流程,遴选多位优秀的相关学者、优秀教师、高职校党务领导以及地方企事业单位优秀代表等人士作为青马工程培训的指导教师,进而使指导教师团队具备高、精、尖的优势。

    五、结语

    青马工程务必坚持在“三全育人”发展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全方位、宽领域以及长时期的开展,使高职校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推动理论教育工作。当前意识形态的争夺之战变得日益严峻,高职校应在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的基础之上,扮演好服务提供者、心理支持者、教育管理者、资源获取者以及政策影响者的角色。

      本文标题:“三全育人”视角下高职院青马工程实效性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57293.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