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晴晴 袁蕴洁/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前言
2018 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扎实有效上好“形势与政策”课,对农职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农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现状
以2019 年秋季“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形式对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7 个二级学院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900 份,回收问卷860 份,其中有效问卷822 份,问卷有效率为95.3%。调查样本情况为:男生363 人,女生459 人。大一699 人,大二123 人。通过对7 个学院的任课教师和学生实地访谈、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最终形成调研报告。(1)农职院校大学生在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时候有以下特点:
第一,作为00 后,89.17%的大学生依赖网络了解国家大事。他们是在网络环境下成长的一代,社会资讯、热点新闻第一时间接触。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上课容易出现开小差的现象。
第二,作为农职院校的大学生,比较重视动手能力培养,对政治理论的重视程度比较缺乏。调查显示,17.88%的学生非常关注国际国内的事件,75.91%的学生偶尔会留意国际国内事件,6.2%的学生几乎不关注。当问到是什么原因让你不能主动地去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时,26.76%的学生表示功课,社团活动太忙,没时间;15.57%的学生觉得即使关注也改变不了现状,浪费时间;17.27%表示没有适合和方便的获取途径;40.38%表示政治新闻枯燥乏味没兴趣。学生普遍认为“形势与政策”课对于成长成才的影响不大,出勤率比较低。
第三,农职大学生对这门课的理解能力不足。国际形势与国内外政策比较复杂,如果做不到真正的读懂读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当问到您对国内外重大事件的了解程度呢?67.88%的学生表示只是大概知道发生了什么;25.18%的学生了解事件的整个过程;6.93%的学生愿意深入剖析并形成自己的看法。在您是否会对了解到的国内外大事进行分析和评价这个问题上,21.78%的学生表示会,经常;18.73%的学生说不会,没必要;59.49%的学生表示感兴趣就会。可见,激发学生深入探究非常重要。
第四,高职大学生对这门课有一定的轻视心理。课程考核方式采取期末撰写调查报告或者提交小论文的形式。很多学生都是通过网络下载,简单复制粘贴完成考试。实践教学中小组成员往往只有少数学生参与其中。不成熟的考核方式不能满足学生对课程时效性和获得感的基本要求。
(2)农职院校“形势与政策”任课教师授课特点:
第一、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对任课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课程的主讲教师以专职辅导员为主,每个二级学院按照学生人数配备3-4 名辅导员进行授课。可是绝大多数的辅导员并不具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或者相关专业背景,缺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系统的研究。
第二、大班授课普遍存在。不同的班级不同的专业组成合班课,100-200人的大班授课模式普遍存在。上课时间大多安排在晚上或者周末。教师往往采用大报告厅多媒体教学,采用讲授模式,由于人多,课堂组织比较困难,师生互动难以实现,容易照本宣科,课堂气氛压抑沉闷。
第三、课程的独特性。教材每学期内容都有变化,任课老师备课有一定的压力。“形势与政策”课程学时比较少,一般每学期理论教学12 课时,实践教学4 课时。按照章节授课的话,时间上不够充裕。教师们挑选部分专题进行授课,这样显得不够严谨和规范,学生学起来也不够系统和透彻。
第四、实践教学内容枯燥、形式单一。每个学期都开设实践教学,如“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大学生人身安全情况”调查。这些实践活动内容多年不变,操作起来流于形式,不能给学生带来一个真正的实践锻炼平台,不利于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