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瑶/辽宁科技大学
一、简述功能翻译理论
赖斯是第一个提出“翻译功能论”概念的学者。赖斯认为译者和批评家在实施或评判翻译工作之前应以分析和确定文本的类型为第一步,从而防止因不恰当的标准而作出的不公平评断。然而,赖斯的理论是基于功能对等。事实上,在翻译实践中,不可能所有的翻译都遵循这种完全的功能对等,因此赖斯理论的弱点是显而易见的。汉斯·弗米尔在赖斯的理论研究中创造性地提出了目的论,目的论是指在翻译一个源文本之前必须确定一个明确的目的。不同的文化群体和背景有不同的阅读需求,因此翻译首先必须基于交际目的和目标群体的需求。因此,译者可以进一步选择翻译的风格和策略。弗米尔的目的论弥补了赖斯理论的不足,填补了翻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空白。
曼塔利作为功能翻译理论的第三个研究者,她展示了自己的翻译行为理论。翻译行动理论描述了采取联合行动创造目标文本的过程。然而,翻译行为理论的概念过分强调主观条件,而忽视文本本身。她过于激进的理论暴露了很多缺点。
为了革新功能翻译理论,诺德吸收了其他研究者的不同理论。诺德尽力协调和平衡对等翻译和激进的功能翻译理论,因此忠诚原则被提出。忠实原则是对功能翻译理论的补充并考虑到文本的原作者和文本的译者之间的亲密关系而制定的。
二、对比分析杨译本和霍译本翻译目的
杨译本的发起人是外文出版社,出版社明确指出了《红楼梦》译本的翻译目的是传播丰富多彩的中国古典文化,提高中华民族的形象。因此,杨译本偏向的是传达原汁原味的《红楼梦》本身,致使杨应尽可能地按照原文行事。其目标阅读人群较为广泛,主要是希望通过作品认识中国的外国读者。霍克思是第一个将《红楼梦》翻译成英语的外国人。他是他的译本的主要发起人,他的翻译目的是为传递他阅读这本书时的快乐。这种偏向私人的目的使他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群体,即对中国文化感兴趣且对汉语也不熟悉的人群,因此霍译本可以为这些人提供了解中国古典文化的途径。
三、对比分析两译本在人名翻译时使用的不同翻译策略
在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下,翻译的目的决定了译文的翻译策略。因此,杨宪益和霍克斯根据他们不同的翻译目的可以指导他们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首先,核心人物具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对于他们的名字,杨、霍都选择采用音译的翻译策略。音译是当译者无法为一些不熟悉的外国事物找到相应的词,并将其翻译成与目标语言发音相似的词。为什么杨和霍克斯选择音译来处理核心人物们的人名翻译?首先,中国的命名系统是由“姓加名”组成的。姓氏在封建社会非常重要,因为它象征着家庭的荣誉和地位。按照传统习俗,姓是要写在名字的前面。例如,贾是一个姓,所以英译时使用相同的字符可以表示同一家族,如Jia Zheng (贾 政 ),Jia She(贾 赦 ) and Jia Baoyu (贾宝玉)。另一方面,当中国父母给孩子取一个名是一件谨慎的事情,其对孩子期望、固定的字辈与隐隐规定的一代命名格式都需要被考虑到。例如,贾家有四个同代的姐妹,分别是Jia Yuanchun (贾元春 ),Jia Yingchun (贾迎春),Jia Tanchun (贾探春) and Jia Xichun(贾惜春)。可以看到,“春”是她们的需要遵循命名规则。从这个角度来看,很容易总结出中国的家族命名承载了太多的含义,音译它们是最好的体现方法。
其次,《红楼梦》里讲述了许多仆人的故事。曹雪芹不认为仆人的生活是无足轻重的;相反,他们的故事使这本书更加丰富和谐。在书的第一章中,贾雨村拜访了甄士隐,抱怨他遭受的不公平和艰苦的生活。当时,贾雨村是一个没有政治权力和财富的读书人。甄士隐其中一个侍者娇杏出于对贾雨村的好奇,于是多看了他一眼。这一眼给了贾雨村很大的安慰,认为娇杏能从平庸中辨别出伟大并相信他的未来会是光明的。后来,贾云村当上了知府后,偶然遇到娇杏就娶了她,成了他的妾。很快,在贾的第一任妻子死后,她转为了正室。曹雪芹给予娇杏很多笔墨,她名字的谐音是“侥幸”,这意味着好运,因此霍克斯使用意译的翻译策略把她的名字被译为“Lucky”,而杨译本依旧采取音译。可以看出,与杨译本相比,霍克斯翻译名字时更注重人物的经历。
最后。在封建社会,一些大家族愿意购买一个戏班子供享乐,从某些角度可以把这种行为视为他们地位的象征。中国的戏班体制与西方不同,因此,翻译他们的名字对杨和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杨仍然选择音译和适时添加注释,而霍克斯选择使用法语来翻译戏班这个群体。因为文艺复兴,法语对于外国读者来说不仅不会感到困惑,而且会感受到异国情调。此外,法语单词可以直接反映男女演员的身份,因为法语单词分为阳性和阴性。一般来说,后缀的“—e”表示女性。当西方读者在翻译产品中读到这些名字时,他们会立刻意识到这些是女性的名字。例如,芳官和龄官分别被译成 “Parfemee”和“Charman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