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微媒体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路径探析

  • 作者: 长江丛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2600
  • 豆阿敏/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一、微媒体时代的内涵

    自抖音上线之后,一些“抖民”利用抖音、B站等平台做着“微不足道”的事情,却可以引发“蝴蝶效应”式的动力,旨在以简短、扼要的“微视频”创造出大动力的时代。笔者以为“微媒体时代”就是指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创新,衍生的以智能手机为显示终端,以抖音、快手等客户端等应用软件为载体,以微内容、微传播等为表现形式的新传播时代。

    二、微媒体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教育现状

    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但因其心智发育尚未成熟、三观尚未建立,较易受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因此针对大学生开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既可加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又可抵御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渗透和侵袭,这是中国大学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

      微媒体时代是一个崭新的时代,既丰富了人民的生活,又使人们思想观念趋于多元化、娱乐化和庸俗化,尤其是对于新生事物比较敏感的大学生。因此,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正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微时代教育理念的滞后性

    微媒体时代日趋成熟,网络已影响人民生活方方面面,大学生受其影响尤为明显。微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的网络独立意识增强,延伸到自身的思想维度上就表现为要求师生角色平等、拥有独立思考空间,继而要求新的课堂模式和师生关系。

      当前高校大多以教师主导“满堂灌”的方式单向输出,这并不符合大学生的诉求,显然是和微媒体时代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是相悖的。

    (二)微媒体时代教育内容的理论性

    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主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课程本身具有本质性、逻辑性、严谨性和对现实的超越性等特点。因此针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也应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和理论性,这显然对大学生的阅读理解要求是比较高。

      然而当代的大学生受微媒体时代的影响,对新式的事物处于“快餐式”理解,看到新的东西仅浅显的了解下,立马会产生不耐烦心理,他们更希望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更符合主流式“有趣”。

    (三)微媒体时代教育模式单一化

    目前,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主要来源于高校教师教育。高校教师跟随微媒体时代的发展,也试图结合微媒体优势,探索新型网络教学途径。但是,高校针对微媒体时代下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途径依然略显单一化和扁平化,主要以思政课堂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网络教学途径匮乏、教师媒体素养不高,网络教学探索进程缓慢。这些均导致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缓慢,无法提升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

    (四)微媒体时代教育环境的复杂性

    微媒体时代网络具有虚拟性、隐秘性、便捷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共同作用于主流意识形态。由于大学生价值判断能力尚且幼稚,导致好奇心强、价值观多元。因此,在微为体时代下的多元意识形态和便捷的“指尖”决策,更易影响大学生的理性判断力,从而影响其主流意识形态。

      因此,微媒体时代下虽然高校针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正在改革,但旧式传统的教育理念、内容、途径和环境并未得到整改。

    三、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培养路径

    微媒体时代下唯有发挥网络优势,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变革,才能提升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

    (一)优化微媒体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理念

    微媒体时代大学生更渴望师生之间拥有平等对话、互动参与、自主探索等教学理念。因此,微媒体时代下的教育模式就必然要与时俱进,利用“微媒体”实现线上与线下课堂、教师与学生、教学模式之间的良性互动。

      利用微媒体创新教学模式,首先要充分整合互联网资源。新的教学素材、灵活的教学模式都可以辅助教师线下教学。例如精品课、慕课、微课等、方便学生获取多样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其次,师生关系需要重新定位。微媒体时代,师生之间应该是和谐包容的关系,要求学生平等参与,形成开放、平等的教育关系。最后,线上和线下教育是相互辅助的关系。新式教育模式固然有其优势,但是弊端也有,要虚实互补。

      综上,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路径需要从师生关系、革新教学理念和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向进行创新。

    (二)培养大学生在主流意识形态中的话语能力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素材大多以马克思主义为主,较难理解。然而微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养成了一种“浅阅读”的习惯,没有耐心对阅读的文章进行深刻的理解剖析,只顾按照“浅阅读”习惯去选择阅读材料。

      针对微媒体时代的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首先要求教师使用具有亲和力的语言,将新式的“微语言”、视频段子糅合到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中,避免以命令、强迫等语言方式授课。从而拉近师生关系,提升大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信服力。

      其次,要根据时代丰富主流意识教育的内容和方式。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门发展的学科,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应对传统教育的内容进行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话语上始终坚持理论与时代相统一的原则。

      最后,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的深度和厚度。微媒体时代下教师不再是主要的发言主体,其话语的解释说服力不断地在降低。因此,教师要作为引导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体,需从实践出发证明主流意识形态的合理性。

    (三)拓宽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途径

    随着“微平台”覆盖率的提高,学生群体使用“微平台”的基数大大增加,此时建设多样化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平台势不可挡。但是,建设如此的教育平台则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

      首先,相关教育部门应该着手建立相关的教学管理平台,实现全国教育资源的共享;其次,高校需在教育平台填充“干货”,建立主流意识形态教学“微平台”,逐渐将主流意识形态渗入学生的生活中去,促使学生在碎片化的时间内不自觉的受到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推荐学生使用“微平台”的优质资源充实自己,甚至可以创建教师自己的抖音、快手等,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相关视频、等方式从而建设多样化的主流意识教育平台。

      但是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在利用网络“微平台”的同时应当对平台的信息进行专门的监控,筛选积极向上的信息,提升引导力和公信力,从而引导大学生主流价值观走向。

    (四)加大大学生与教师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参与性

    微媒体时代下,更强调的是师生的平等。打破传统教育的教师主体的教育模式,从而提升大学生在教育中的参与能力,使其自发传播正能量。

      教师一直是传统教育的主导。但在微媒体时代下,利用“微阵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才高校教师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首先高校教师要学会筛选信息。在鱼龙混杂的信息中选择正确的、播给学生;其次,高校教师应提升自身网络教学能力。教师应多参加新型网络相关的培训,提升其网络教学水平;最后,教师仍需承担引导学生的角色。微媒体时代下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动权依然是教师,只是需要教师主动占领“微阵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主流意识形态。

      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大学生作为微媒体下最广泛的受众,其主流意识形态是需要各界力量的引导,社会、高校、教师、大学生群体间的同辈效应均对其产生影响。因此,应该调动社会各界的引导作用,帮助大学生认同主流意识形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微媒体时代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正在不断接受挑战,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意识形态,高校必须与时俱进,以“微平台”为核心,创新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有效建立以线上线下教学互辅的多位一体教学模式,从而创新微时代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新路径。

      本文标题:微媒体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路径探析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59366.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