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怡然/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产生于信息化革命时代,即二十世纪的有效教育方法,它的实现和可操作依托于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上的信息共享去寻找并使用优质的课程资源,而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仅仅依靠教师“解惑”。这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和课堂上的灵活应用,不仅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还改变了教师的角色定位,在这之中,教师更多的是责任是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理解并解决学生的问题,以及引导学生去运用学习到的知识。从既往实践结果来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高效实施和合理运用,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质量。
一、浅析新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翻转课堂的可行性及价值
(一)可行性分析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在教学中的应用是高职素质教育改革的一次积极尝试,这恰好为需要信息网络技术支持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社会基础。就目前而言,高职语文教学存在着一定局限性,诸如:内容专业学生理解困难,学生水平良莠不齐统一教授效果不佳,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差,等等,直接导致教学过程中学生边缘化。而“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恰好弥补了这一局限,延伸出无数可能性。其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思维,对于新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堂来说,具有可行性,以及应用的价值。
(二)应用的价值
结合既往研究结果和笔者工作经验,就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堂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将其应用价值或者说应用优势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丰富教学内容。传统教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往往局限于课本,而翻转课堂的教学内容可以是网络上共享的一切相关性图片、音频、文章和视频等,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而灵活地运用这些教学素材,不仅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降低理解难度,还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第二,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有别于传统大学语文课堂的受时长和内容限制的单一向输出型教学方式,翻转课堂更为灵活机动,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在网络平台上学习课程内容,根据自身学习能力调整学习进度,根据自身兴趣方向挑选学习内容,根据自身不足及时反复学习学习资料追赶进程。这种方式有助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全面提升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第三,教学高效率。学生提前通过网络进行预习,在课堂上巩固学习成果或提出疑问,教师解答,课后完成作业深化学习效果。这种翻转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升,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同样具有促进作用。二、试论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翻转课堂的应用局限及缺点
如上所言,新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翻转课堂的应用,具有可行性,也具备应用价值,这也是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已经在教学中开始尝试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原因所在。然而,从现实角度而言,现阶段,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翻转课堂的应用仍然存在其局限和不足,亟待解决。(一)教学经验不足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领域应用并不广泛,且时间短。且先前应用的成功经验更多体现在理科课程,在文科类课程,特别是大学语文方面,其灵活应用上还欠缺更多实用性研究证明。(二)课件制作难度高
翻转课堂的开展,较多地依凭网络平台和新媒体,其中,微视频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分享于网络学习平台的课件形式。一些教师,会采用已有的微视频资料和新媒体课件,部分教师会根据自己的教学安排自主制作,这就对教师的视频制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且就目前来说,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相关课件在网络上数量并不多,质量上也并非都是优质的,因此,对于大多数大学语文老师来说,仍需要自己制作课件。(三)忽视教师地位
翻转课堂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导地位,让学生也成为教学和课堂中心,但是一些大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中,因此而过犹不及,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由此忽视教师在课堂中的指导过程,同样严重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三、新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翻转课堂的优化应用策略
由上可知,现实情况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翻转课堂的应用仍然存在其局限性和不足,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优化策略,自述如下:(一)搭建大学语文课堂学习平台,完善课程学习资源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语文教师应该改变角色定位,自身不应当依然充当课堂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而应当成为网络学习平台上课程资源的分享者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就目前来说,针对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相关课件在网络上数量不多、质量不高的情况,教师需要承担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担,可以联合多高校教师或高校之间相互协作,搭建大学课堂学习平台,并主动创建视频、文档、音频等多种形式的大学语文课程课件,丰富大学语文课程学习资源,为翻转课堂在大学语文课堂上的应用营造良好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