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生活
文章内容页

草木染出帝王之尊

  • 作者: 读者(乡土人文版)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7561
  • 文/苏更林

      草木染出帝王之尊

      文/苏更林

      

      宋太祖

      

      宋仁宗

      

      明太祖

      

      紫草

      

      红木樨

      

      柘树

      从雨后彩虹的绚丽多姿,到旭日初升的流光溢彩,从大江南北的青山绿水,到奇花异草的五彩缤纷,无不体现了大自然的奇妙多彩……人们对于颜色的向往自古有之,古人主要是用天然染料染色的。由于产量极低,所以天然染料在古代是异常珍贵的。

    满朝朱紫贵—一个时代的写照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天然染料染色的国家之一,从紫草中提取紫色染料进行染色就是一个重要的例证。春秋战国时,齐桓公爱穿紫色服装,从而确立了紫色在全国的统治地位。在那时的齐国,人们用5匹素绸子去换1匹紫绸子,甚至都不易换到。

      紫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外表呈暗紫色,断面呈紫红色,是一种名贵的中草药。从紫草的根中可以提取紫色染料,由于几百千克紫草才能提取到几克紫色染料,因此其身价不菲,只有王公贵族才能穿戴紫色绸缎,难怪那时有“满朝朱紫贵”的说法。

    朱元璋的红色情结

    明代开国之君朱元璋偏偏不爱紫色爱红色,他穿的礼服底色都为红色。要说朱元璋对红色的偏好,从他的《红木樨》中便有所体现:“月宫移向日宫栽,引得轻红入面来。好向烟霞承雨露,丹心一点为君开。”诗中的“轻红”就是“红木樨”的本色,从“轻红”到“丹心”的跳跃,则更深化了这种颜色的内涵。

      那么,红木樨到底为何物呢?原来,红木樨又称“丹桂”,是浙江象山的特产和名花。桂花异香扑鼻,沁人心脾,独具魅力,因此,科举时代把考取进士谓之“折桂”。

      朱元璋崇尚红色,自然有他的道理。有人认为,朱元璋姓朱,朱为红色的意思,遂以“朱”为正色了。又因《论语》中有“恶紫之夺朱也”的说法,所以,自此紫色官服便被废除了。那么,在当时是用什么染料染出红色“龙袍”的呢?

      明代皇家服饰的所有颜色都取自植物,其中红色取自一种叫“苏枋”的常绿小乔木。苏枋为一种中药材,具有活血祛淤的作用,在我国古代,常用于跌打损伤等症的治疗。苏枋的芯材浸液可作为红色染料,其根可作为黄色染料。

    穿越历史的黄袍

    有学者认为,隋文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穿黄袍的皇帝。隋朝之前,黄色并不是皇帝的专用颜色,士兵们也是可以穿黄色衣服的。

      大约在唐天宝年间,有人上奏要求把御用设施全部改为黄色,臣下一概不许使用。皇帝采纳这一建议后,黄色便成了皇帝的御用色,黄袍便成了皇帝的“制服”。这种制度一直为后来的历朝历代所沿袭。

      纵观隋以后不同朝代皇帝的黄袍,虽然都为黄色,但此黄非彼黄也。原来,清代之前的黄袍被称为“柘黄袍”,而清代的黄袍被称为“明黄袍”。柘黄取之于柘木,而明黄取自栀子的果实。

      柘树是我国著名的名贵树种,它的边材是浅黄褐色,芯材为浅红褐色,纹理细腻、清晰,手感温润,独具天然之美。由于柘树生长十分缓慢,极难成材,故其芯材尤为珍贵和稀有。用这种树木提取的染料叫“柘黄”,用柘黄染出的织物在月光下呈泛红光的赭黄色,在烛光下呈现赭红色,其色彩很是炫人眼目,所以,自隋代以来柘黄色便成为皇袍的御用之色。

      用柘木汁染成的黄色是一种杏黄色,而用栀子等染成的黄色是明黄色。栀子果实中的黄色素为一种直接染料,主要成分为藏红花素和藏红花酸。到清代时,统治者开始将“明黄色”作为帝王的御用之色。

      (刘颜敏摘自《百科知识》2013年第24期)

      本文标题:草木染出帝王之尊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59920.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