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能愿动词语法特征及其偏误分析

  • 作者: 博览群书·教育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2634
  • 蔡梦萍

      

      

      

      摘 要:能愿动词是动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语法特征和动词语法特征有相同但也存在区别,能愿动词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本文以能愿动词“想”和“要”为例子,具体分析这俩个能愿动词的语法语义特征及其主要的偏误类型,希望对对外汉语的教学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能愿动词;语法特征;“想”;“要”,偏误

      一、定义及分类

      能愿动词一直是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自《马氏文通》起就开始对能愿动词进行研究,但其定义、数量一直存在争议。曾出现了“助动字”、“助动词”、“能词”等名称,吕叔湘指出“助动词里边有一部分是表示可能与必要,有一部分是表示愿望之类的意思,所以又叫`能愿动词”。在阅读相关期刊后,综合各家的定义后将能愿动词定义为:表示可能、必要、必然、意愿、估价等意义的动词。具体分类为:

      表可能:能、能够、会、可、可能、可以、得以等;

      表意愿:愿意、乐意、情愿、肯、要、愿、想要、要想、敢、敢于等;

      表必要:该、应、应该、应当、得(dei)理当等;

      表估价:值得、便于、难于、難以、易于等。

      二、语法及语用特征

      1.绝大多数能愿动词后面只能接谓词性成分不能接名词性成分,也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等”。例如:

      想唱歌 应该早起去锻炼 她会讲英语

      2.修饰动词、形容词作状语。

      [可以]去 [应该]高兴 幸福和欢乐都是很脆弱的东西,一点风吹草动就[能够]影响它们。

      3.不能重叠但是可以进入“V不V”的格式,表示询问或疑问。

      下课后你想不想去打蓝球? 你能不能帮我修理自行车?

      4.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

      很喜欢 非常愿意 真想要

      5.在有标记的被动表述中,能愿动词只能位于介词“被”的前面。

      事情可能让他们干完了。 我会被你们忘记的。

      6.能愿动词是句子的语意重心。在“能愿动词+动词”结构中,能愿动词应该看作核心,后面的动词看作宾语。语意焦点不在后面的动词上而在前面的能愿动词上。

      他去。 他应该去。

      他要。 他想要。

      他看书。 他肯看书。

      左边的三句话叙述了一件事情,没有情感的表述,右边三句重点在“应该”、“想”、“肯”三个能愿动词上,表达了主语“他”的态度。汉语除了语气词外,大多数情况也使用能愿动词来反映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语气强度和情感态度。

      三、以“想”和“要”为例子具体分析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修订版)》中,将“想”和“要”归于能愿动词的甲级词汇。段筱曼论文《留学生汉语能愿动词偏误分析--以<汉语桥>和<世界大不同>口语语料库为研究中心》 对能愿动词使用情况的统计分析表中得到以下数据:

      由此可知,“想”和“要”是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中的难点和易错点,也是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把“想”和“要”作为能愿动词讲解的例子。

      1.“要”和“想”的义项

      2.“要”和“想”的否定方式

      (1)“想”:加否定副词 不 没 别

      (2)“要”:否定为“不想、不愿意”,通常不说“不要”。如果加“不”的话,“不要”具有禁止、劝阻某种行为发生的意思,常用于命令句中。

      不要在公共地方抽烟。 不要乱扔垃圾。

      注:石毓智先生认为:在量上具有伸缩幅度的词叫非定量词;在语意上只表示一个点的词叫定量词。 “想”可以用程度词区分出量级,“要”不能区分量级,是一个确定的量点所以想是非定量词,有很多的程度;要是定量词,包含了欲望到达极端的状态,不具有愿望程度上的伸缩性。而“不”所否定的概念在量上须具有一定的伸缩性所以“想”可以和“不”组合,“要”不能和“不”组合。

      3.“要”和“想”的语法不同

      (1)“要”:在“要+V”的结构中,受“一定、偏、非、硬”等表示决心、意志的词修饰,带上这些词后,要求的意味更加强烈。

      (2)“想”:可以受表程度的“很、多么、非常”等词语的修饰。

      他想家。 他很想家。

      四、预测偏误

      分析偏误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偏误的预测可以在教学中确定难点和重点,分析学生的偏误可以帮助教师找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易错点,改进教学方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最好的办法就是中外语言的比较教学。通过对比英语、泰语和汉语的差异找出易产生偏误的几个方面。

      1.母语词汇的干扰

      “想”和“要”在汉语中是俩个词,但在英语中都可以用want 来表示。一个母语词汇对应俩个目的语词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把它们等同,互相替换使用,没有注意到二者在语义和语用上的差异。

      她太熟悉他了,什么事也别要瞒他。应为“想”

      她真不要跟他一起去。应为“不想”

      将来我一定想去美国一次。应为“要”

      你打算想在中国待多长时间。应为“要”

      语料来源于王艳《泰国初级学生汉语能愿动词偏误分析》

      在讲解时,应向学生说明“要”和“想”的各自的语义,注意在表示意愿和推测时二者的差别,“要”偏重于习惯性、意志坚决而且立即行动;“想”偏重于心里活动和主观上的猜测。明确只能用“想”情况和只能用“要”的情况:

      (1)只能用“想”的情况

      程度副词+想+V

      我非常想去北京旅游。

      持续性的时间状语+想

      我很久以前就想去看你了。

      表示意愿时,只能 不想+V,“要”表示一个确定的量不能用“不”否定

      我不想打扫卫生。

      想……+又想+V

      看见这一幕,他想大叫又想大笑几声。

      下级对上级用“想”

      小王对经理说“经理,我想请假去医院。”

      (2)只能用“要”的情况

      “一定、非、偏”等词语只能用“要”

      他非要在冬天吃冰棍,谁也那他没有办法。

      上级对下级用“要”

      经理对小王说:“把报告整理好给我,我要看。”

      2.句式不同

      (1)陈述句式

      通过对比发现:汉语和泰语的能愿动词位置一样,能愿动词在前,俩种语言的陈述句式一样,属于正迁移不易产生偏误,易于理解学习。

      (2)否定句式

      汉语和泰语的否定都是加否定词,这是俩种语言的相同点,也是学生学习时候容易掌握的知识点不易产生偏误;汉语和英语的否定都是在动词前加否定词,位置一样,但英语存在人称问题,否定词dont/doesnt 随人称的不同而有区别,母语中的俩种情况对应汉语中的一种情况,学生易于掌握。

      (3)疑问句式

      英语中助动词do/ does来表示疑问,汉语中用疑问词“吗”来表示,泰语中也存在疑问语气词,位置也在句末,不易产生偏误。英语中疑问句在句前加do/does,而汉语的“吗”放在句末,这是二者的最大区别,在讲解时要向学生强调疑问词“吗”的位置。

      3.有程度副词修饰时漏用能愿动词

      例:山很高我觉得我爬不上去,朋友说山不高呢,我们一定爬上去,爬山上去吧。 (一定后面缺少了“能”。)

      当句子中出现了表示程度、决心的副词如“一定、非、很”等时,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学生误认为语气和情感态度有了加强而顾前不顾后省略了能愿动词“能”“想”。

      五、启示

      虽然对于能愿动词的分类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但在汉语教学中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学中能愿动词是学生学习和老师讲解的一个难点和重点。由于能愿动词的语法特征多,句法功能复杂,语用环境广泛,学生很难在具体语境中选择合适的能愿动词。因此,分析能愿动词的语法、语用特征,提炼出教学点侧重点,以一种更为简单明了的方法说明能愿动词的使用以及在什么情况下该用哪个能愿动词。对比学习者的母语找出二者的区别,教学时对于存在差别的地方要着重讲解和练习,最好能放在实际的交际中进行练习。

      参考文献:

      [1] 王振来.《被动表述式对能愿动词的选择及其认知解释》.[J].汉语学习.2003.

      [2] 王振来.《谈能愿动词在句子表达中的作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3]石毓智.《肯定與否定的对称与不对称》.[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4]徐冶琼.《能愿动词“想”和“要”的比较--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本体研究》.[J]. 现代语文.2009.

      [5]王力.《语法的名族特点和时代特点》.

      [6]王艳.《泰国初级学生汉语能愿动词偏误分析》.[D].2009.

      [7]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商务印书馆。2001.

      本文标题:能愿动词语法特征及其偏误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79195.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