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玲
摘 要:群众在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获得情操的陶冶和审美享受,并在健康的审美享受中建立和升华高尚的审美趣味,提升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境界。这是群众文化特有的社会地位决定的。它同时符合群众文化的娱乐审美、宣传教育、文化传承、生活实用等一系类功能。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现状;文化活动;角色转变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三饱一倒的生活状况容,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正是因为群众主动参与,追求高质量生活已成为社会主流,群众文化活动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题。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与开展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文化工作面临的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一项需要长期抓实抓好的工作。
一、群众文化活动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形态呈现了新的走向,人们的文化活动已从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参与。自我表演、自我娱乐、自我欣赏、自我教育,已经成为当前群众文化活动的主旋律。
(一)自发性群众文化活动
当前,群众自发性的文化娱乐活动已经基本遍布城市的每个社区,以广场、公园、社区为活动阵地,以广场舞、大型合唱为活动内容,活动时间基本都在晚上晚饭后。以河南省三门峡市为例,夜幕降临后,三门峡市的大小街头,都能看到丰富多彩的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包括有集体广场舞、交谊舞、健身操、合唱团以及群众文艺团队演出等多种类型的文化活动,平均每天参与活动的群众可达5000余人。
(二)有组织的群众文艺团队演出
目前,三门峡市区有组织的群众文艺团队有近30个,网罗了三门峡市喜爱各类艺术表演的基层群众们。这些团队队员基本固定,有各自的规章制度,包括舞蹈表演、通俗演唱、民族演唱、乐器表演等各种艺术表演形式,通常以整场文艺演出的形式,在广场和社区为群众进行表演。由于这些群众艺术团队均属于群众自发结合的,在活动资金以及艺术水准提高上都有较大的困难,对此,三门峡市群艺馆自2013年5月起,对部分相对优秀的群众艺术团队给予一定扶持。主要包括签约部分群众艺术团队,给予每场演出300元的资金扶持。同时,由群艺馆的艺术老师提供义务的专业辅导,对队员们艺术水平的提高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三)有主办方的群众文化活动
主要是指各级政府、企业、机关和一些民间组织主办的文化活动。主要包括文艺演出、各类文艺比赛等活动。该类活动的演出主体有可能不是群众,但其受众是广大群众。群众作为观众,从观赏文艺节目中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2013年由三门峡市群众艺术馆主办的百姓擂台“星光秀”比赛活动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该活动面向平民百姓,给每个普通群众登上舞蹈表演的机会。参赛选手共计120余人,年龄从5到70岁不等,选手来自社会各界各行各业,其中不乏有农民工、小商贩等一些草根人物。“星光秀”比赛历经3个月的时间,每场比赛观众达1500余人,观众参与评比热情度高,在活动中得到了身心的愉悦,提升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境界。比赛最终评选出获奖选手,由三门峡市群艺馆颁发奖金和奖杯,这是对我市热爱艺术追求艺术的基层群众给予的肯定和鼓励。
二、群众文化活动面临的一些问题
(一)群众文化活动场地分布不均
活动场地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没有了基础的活动场地活动就难以开展,如今各个社区周边的小型广场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场地,这些地方通常汇集了居住在附近的一些居民。但是由于此类群众活动多是自发性的,没有与广场所有方达成条约,就很难保证其活动场地不被占用。
(二)专业的文艺人才缺乏
目前群众文化活动的艺术专业水平普遍不高,九成以上参与文化活动的群众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艺术培训,包括各个文艺团队的队长、以及广场舞的领操人员。他们多数是通过自学网络教学视频、以及队员之间相互学习来开展活动,其艺术水平很难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
(三)群眾文化活动专项经费紧张
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离不开音响、灯光、话筒等这些基础的演出设备。一些群众团队需要资金添置演出设备,目前,我市有组织的群众艺术团队有近30支,而群艺馆也只能在各个群众队伍中不断筛选,轮流帮扶。
三、对群众文化活动发展提出的几点建议
(一)重视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壮大
群众文化的生命和重要载体就是活动,经常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品位,真正体现社会文化社会化,群众文化群众化。只有得到政府的重视,才能在政策上、物资上、人力上等方面对群众文化活动给予大力的扶持。
(二)引进专业艺术人才、发展文艺志愿者
应积极推进文化机构人事制度的改革,为多出、快出人才提供机制保障。在保障文化机构专业人才的基础上,可以大力发展文艺志愿者。号召那些有专业文艺素养、非专业文艺工作者的人们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作为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骨干力量,为群众提供艺术素养上的帮扶与指导,同时也是对其自身艺术修养的升华。
(三)群众文化单位要改变原有工作模式,实现角色转变
当前的群众基本文化需要,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个性凸显以替代成为活动主题,过去以文化馆、站组织开展活动为主,转变为群众依靠自身设施开展活动为主。针对此种情况,群众文化单位就应该积极转变自身角色,从台前走到幕后,把群众文化活动的舞台真正交给广大群众。
参考文献:
[1] 陈曦.对关于发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