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以读为主,读中悟情”的诗歌教学模式

  • 作者: 博览群书·教育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2474
  • 邓延红

      一、模式的背景

      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境界,是我国语言文字中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但在平时的诗歌教学时,教师们常常急于将字词的解释告诉学生,往往只满足于对诗句意思的理解,结果诗歌学习变成了被动的接受和机械的记忆,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停留在表面层次。诗歌学习是最具创造精神的情智活动,真正意义的解读和内化必须依赖学生的个性阅读,因此我构建了“以读为主,读中悟情”的诗歌教学模式。这个教学模式适用于小学中年级诗歌教学。

      二、模式的论述

      1.范读引领,激发兴趣。范读是朗读教学中任何指导方法都无法取代的。范读能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欣赏水平。好的范读,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美的熏陶。

      2.自读感知,初探情感。要想把诗歌读出韵味,正确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首先要保证学生读得正确、流利,停顿恰当。在学生自读的过程中,要巡视指导,指导学生把诗歌的字读准确。通过点读、评读、反复读,使学生讀出诗的重音和节奏,知道应该如何把握诗的轻重缓急,加深对诗人情感地体验。

      3.品读感悟,深化情感。朗读在诗歌的学习中尤为重要,诗歌学习“三分悟七分读”。在这个环节中,要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诗歌的意思,深化了诗歌的情感。

      读的方式有很多,像配乐读,男女生对读,齐读。多种方式的读是学生在读中理解诗歌,在读中品味诗歌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就能把诗歌背诵下来。

      4.回顾拓展,内化情感。这个环节其实又回归到了诗歌的整体,在回顾的过程中,学生又一次感受了诗歌所蕴含的情感.从而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

      三、模式的论证

      下面我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二十五课《太阳是大家的》为例,论证我的教学模式。

      《太阳是大家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红彤彤、晚霞、睡梦”等词语。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读”,通过读达到“悟其意、品其味、抒其情”的目的。难点是理解诗歌的含义。

      课文是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载体。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儿歌,首先由老师范读全文,读完后让学生自由练读课文,最后指名四位学生分小节朗读,读后让学生互评互议。采用范读、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披文入情,不但让学生在读中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而且珍视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在指导学生深入领悟课文时,需要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是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前提。本课是一首儿童诗,因此以多种方式的读来引导学生在想象的世界中用心灵与诗歌对话,通过美读展开想象的翅膀,感悟诗歌的意境。

      整堂课我以“读”感知课文,理解课文,贯穿整个教学环节。因为“读书”是语文学习的第一要务。只有让学生在多种形式读的熏陶下感知课文,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良好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

      本文标题:“以读为主,读中悟情”的诗歌教学模式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83217.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