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昌堃 孙人杰 杨博文
新形势下高校奖学金制度的效用分析及对策研究
姜昌堃 孙人杰 杨博文
高校奖学金制度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在校大学生发挥着激励、引导和资助功能。在当前高校教育思想和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的形势下,高校奖学金制度也存在着宣传覆盖面小,评定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高校奖学金的效用发挥。本文对影响高校奖学金效用发挥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提高奖学金效用发挥的具体对策。
高校奖学金;效用发挥;对策分析
高校奖学金是政府、学校和社会为表彰和鼓励优秀学生而设立的,既体现了国家、社会对大学生成长的关心,也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在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高校教育思想和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的形势下,高校奖学金也存在着吸引力减退,效用发挥不明显等诸多问题。创新和完善高校奖学金制度,促进其效用发挥,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关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奖学金制度
高校奖学金制度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自1986年在部分高校试点实施以来,高校奖学金制度随着学生资助体系的改革不断发展,从单一的政府出资发展为国家、政府、企业、社会、高校等多方出资,种类数目繁多,成为涵盖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等不同学历层次的奖学金制度。因此,高校奖学金可以说是由国家、政府、高校以及社会等出资,在物质和精神上对优秀学生实施的奖励和表扬,以激励其更好的学习和生活。高校奖学金制度是以高校奖学金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一项重要奖励和激励制度,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制度,也是我国高等教育资助体系的基本构成部分。二、高校奖学金制度的基本效用
1、激励作用高校设置奖学金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大学生勤奋刻苦、拼搏进取,因此奖学金制度也被看成是一项激励制度。通过多年的实践,奖学金作为学生工作者手中一个重要的表彰手段,渐渐成为了学生认可度最高的荣誉之一。通过奖学金的有效激励,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促进其成长成才,更有利于形成优良的学风、校风,为学生学习成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激励的过程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自觉的提高各项素养和思想觉悟是必要的。
2、教育引导作用
高校奖学金制度的教育引导作用是指奖学金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在校表现具有导向性作用。由于奖学金的份额有限,自然存在着竞争,而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培养目标制定的奖学金评定体系作为评定的依据,很自然地对学生行为起到了教育引导作用,不断地引导学生按照学校所要求的行为准则来调整行为,朝着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发展。
3、资助育人作用
高校奖学金是大学生资助政策的重要组成之一。虽然奖学金评审与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没有直接联系,但是由于奖学金制度具有奖优促劣、鼓励上进的导向作用,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获得,因此,奖学金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他们大都希望通过这种途径,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上的困难,另一方面实现自身的价值。奖学金对学生的物质和精神有双重扶助功能,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的关心关爱,心怀感恩之心,培养感恩意识。
三、新形势下高校奖学金制度的效用发挥困境分析
高校奖学金制度实施以来,给予了学生经济上的援助和精神上的肯定,在促进学生拼搏进取、成长成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宣传覆盖不够广,评定体系不完善等原因,奖学金的效用并没有全部发挥,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1、宣传覆盖不够广,激励作用不突出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急剧增多,奖学金的增长幅度已无法满足在校学生的基本需求,多数院校的奖学金所占比例不足在校学生的25%,奖学金的受众面较小,很难影响到更多的学生,进而激发所有学生奋发学习的动力。同时由于现行的高校奖学金制度重评比、轻宣传的特点,奖学金的宣传教育不足使很多学生对奖学金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不少学生认为一般的奖学金奖励额度不高,获得与否没有太大的关系,而奖励金额较大的奖学金名额又太少,是为非常优秀的学生准备的,与自己无关,很多同学将金钱作为争取奖学金的主要动机,将奖学金与物资奖励划上等号,忽略了奖学金体现的荣誉价值,对奖学金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影响了奖学金的激励作用发挥。
2、评定体系不完善,教育引导作用不全面
高校奖学金评定的主要测评指标体系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素质、综合素质等。专业素质的评定主要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而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测评指标由于很难形成绝对客观的量化标准,测评指标存在一定的模糊性,部分高校为了保证奖学金评定过程中的客观公正,只将学习成绩作为奖学金评定的测评标准,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的评定流于形式,未形成完善的奖学金测评指标体系。给学生造成了奖学金唯成绩论的思想,从而忽视了自身道德品行的修炼及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奖学金的教育引导作用未全面发挥。
3、思想道德教育不深入,育人作用不明显
在奖学金的评定过程中过于注重评定流程、标准的制订,忽视了获奖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获得奖学金只是自身努力的结果,自己成绩优异、综合素质高,获得奖学金是理所应当的,没有正确认识到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的关心关爱,更没有通过自身的努力回馈社会的想法。部分获奖者甚至不注重作为先进者应有的表率作用和榜样作用,缺乏对自身的严格约束,不能很好地发挥引导全体同学共同进步的作用,使奖学金的育人作用不明显。
四、提升高校奖学金制度效用发挥的对策
1、做好点面结合,扩大奖学金覆盖范围通常成绩优秀或者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更易成为高校奖学金的获得者,这类学生是奖学金评定中的“点”,为增加奖学金的覆盖范围,我们可以拓宽奖励学生个性发展的“面”,多设置单项奖学金奖项,鼓励学生发掘和培养自己独特的潜能,如: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精神文明、文体活动、突出贡献等单项奖学金。同时,对于后进学生,本着不放弃的原则,可以设立学习进步奖学金,为后进生创造更多的表现与受表彰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存在意识和进取精神。
2、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荣誉效应
奖学金的宣传主要包括评定前对于奖学金项目的宣传和评定后对获奖学生的宣传。对奖学金项目的宣传可以加强学生对奖项的认识,有助于扩大奖学金的影响力,增强评选结果在师生中的认可度,而对获奖者个人经历的宣传报道可以拉近广大学生与获奖励者的距离,让大家明白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通过广泛宣传他们的优秀事迹,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突出表现,为广大学生树立榜样,切实提高奖学金的“含金量”。此外,奖学金的发放也是奖学金发挥功能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奖学金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我们通过宣传报告会、奖学金表彰大会等形式将奖学金的发放与宣传教育功能结合起来,形成“荣誉效应”。
3、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注重精神激励作用
奖学金首先是一项荣誉,是对同学过去一段时间成绩的肯定,其次奖学金是基于荣誉的一笔物质奖励。因此在奖学金的评定过程中,在合理分配奖学金金额、给予物质奖励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对学生思想上的引导,教育学生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荣誉观,不支持学生只重视物质的奖励。学校在对同学的思想教育上,应注意强调精神激励,引导同学们树立荣誉意识,更加全面合理地去认识奖学金。
4、完善奖学金评定体系,发挥奖学金引导作用
完善奖学金评价体系,明确奖学金的获奖条件对于奖学金引导作用的发挥有着重要的作用。奖学金评价体系完善主要是针对奖学金评定条件中的不确定条件尤其是综合素质发展进行相应的计划,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培养要求和学校精神以及学生不同的成长时期设定奖学金评价标准,注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避免重外在轻内在,重硬件轻软件的倾向。使奖学金的评价标准可以实实在在的引导学生成才,体现学校的教育理念。
5、注重思想道德教育,树立学生感恩意识
在奖学金评定工作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注重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教育学生珍惜自己的荣誉和奖励,使其明白获得奖学金是国家、社会对自身的认可和关注,应常怀感恩之心,立报国之志,并将这种意识传递给更多的同学,在同学中间真正起到带头作用。通过奖学金激励效用的发挥,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发展和升华,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实质性提高,实现奖学金目标的道德优化。
[1]潘玉驹,嵇小怡.高校学生奖学金制度的改革与思考[J].现代教育学,2002,01:52-53.
[2]陈婉琳.对高校奖学金制度问题的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8,04:55-57.
[3]张浴日.论高校奖学金制度德育功能的发挥[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11:156-157.
[4]严秋菊,张璠,曹阳.我国目前奖学金制度的缺陷及对策[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5: 77-78.
[5]姚新玲,杨双.高校奖学金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教育(高教),2014,08:18-19.
[6]王晓晨.高校奖学金制度激励作用优化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5:270-271.
(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116026)
姜昌堃(1988—),男,辽宁大连人,大连海事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指导员、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