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兴
关于高校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思考
罗兴
雷锋精神能够培养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信仰,能够激励大学生把服务社会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平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正因为如此,高校在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必须树立推动学雷锋常态化的坚定信念,以培养人、塑造人为牵引,改进方式方法,使学雷锋活动真正做到深入开展,使学雷锋活动的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
众所周知,雷锋精神“是对雷锋的言行和事迹所表现出来的先进思想、道德观念和崇高品质的理论概括和总结;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崇高品质为基本内涵的精神价值,主要体现为: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扶危济困、乐于助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立足本职、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作为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展现。正因如此,在高校推动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是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信心和目标,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踏踏实实地走每一步路的必要途径。
一、高校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必要性
高校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能够满足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求。雷锋精神中“艰苦朴素、拼搏奋进、讲奉献、顾大局、爱党、爱国”的优良品质和“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崇高理想,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能够塑造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和信念,使大学生能够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高校在不断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要通过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引导大学生做民族传统美德、良好社会风尚的传承者、实践者和创造者。二、高校学雷锋活动常态化面临的问题
首先,过去高校开展学雷锋活动存在着将雷锋与雷锋精神混同的问题。雷锋精神源于雷锋的亲身实践,是与雷锋本人分不开的。但从更高的意义上来理解,雷锋精神作为时代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则远远超出了雷锋本身,已不仅是雷锋自我言行的归结,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和优秀品质的集中升华。其次,高校在开展学雷锋活动过程中,存在着学雷锋活动简单流于形式、简单化的倾向。以长春大学旅游学院为例,它的学雷锋活动就停留在单一、低层次水平上,其方式没有结合实际的需要,以致于长春市双阳区幸福村敬老院的老人在雷锋纪念日被多个院系的学生洗了好几次脚,而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却没得到任何帮助。这种简单化、形式化的学雷锋活动不能充分涵盖具有“爱党爱国、爱岗敬业、锐意创新”等内涵的雷锋精神,使学雷锋活动失去了意义。因此,高校应从学习雷锋的基本精神入手,把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及爱党爱国、锐意创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和最终归宿,使学雷锋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
再次,高校学雷锋活动存在功利化倾向。北华大学的学生参加学雷锋义务劳动的目的并非“助人”而是“利己”,即通过对雷锋精神等奉献精神的实践来满足自身某些功利化的需求——提高综合测评成绩,期末容易得奖学金,这样的做法完全失去了学习雷锋精神的意义,严重背离了最初提倡践行雷锋精神的目的,是不可取的。
三、高校实现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对策
首先,高校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优势,充分运用新的传播手段和新的文化样式,宣传雷锋事迹、弘扬雷锋精神。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积极主动利用微信朋友圈的优势,将抽象枯燥的雷锋理论与雷锋语录、雷锋照片、雷锋故事、学生身边的“活雷锋”事迹等链接起来,让学生在精美的网页、生动的事实中领悟理论阐释的深刻道理,达到思想的升华。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发挥“小微信、大影响”的作用,随时更新自己的朋友圈动态,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开展理论教育。辽源职业技术学院注重学雷锋活动与立德树人相结合,借助微信公众号宣传雷锋精神、雷锋故事、雷锋日记和学雷锋典型事迹,不断增强学雷锋活动的群众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其次,高校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的过程中要大力挖掘学生身边的“活雷锋”,发挥“活雷锋”的辐射效应,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来激励学生努力向先进看齐、产生更好的共鸣效果。辽源职业技术学院注重挖掘、发现学生身边的先进典型人物,选树本校的“活雷锋”。营造一种“比、学、赶、帮”的浓厚氛围,使学生产生“我也要做这样的人”的内在动力。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始终代表着社会的道德理想,体现着民族的精神追求。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后备人才,要使之“成长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离不开雷锋精神的激励和引领。高校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实践站在新的高度指明了当代大学生的成长道路。推动高校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任重而道远,高校要以雷锋精神校正大学生的人生坐标,使之成为新时期的雷锋传人。
[1]李佳航.关于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思考[J].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13(2).
[2]高文娟,仲晨星.略论传媒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为例[J].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12(3).
[3]黄明远.加强学生宿舍内务管理的策略[J].学理论,2014(36).
(作者单位:辽源职业技术学院136201)
罗兴(1987—),女,吉林梅河口人,助教,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