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杨 薛媛
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
美国城市学家凯文·林奇(Kevin Lynch)最先提出“城市形象”,所指的是受众对城市的印象和感知。他在《城市形态》中提到,每个城市会给公众带来多重印象,并指出道路、边沿、区域、结点以及标志五个要素构成了城市形象。①
我国张鸿雁认为:“城市形象一般是指城市给予人们的综合印象与整体文化感受,是历史与文化的凝聚构成的符号性说明,是城市各种要素整合后的一种文化特质,是城市传统、现存物质与现代文明的总和特征。”城市形象传播成为城市核心价值链中重要的一环,它凸显出一个城市的实力和竞争力,并成为城市对内外沟通交流的重要手段。
徐州在历史上孕育出两汉文化,凭借大量的文化遗产与名胜古迹,体现出深厚的历史底蕴。经过多年的努力,徐州城市面貌和城市形象已经取得显著的提升。笔者通过对移动互联网14个资讯平台进行为期3个月的案头资料收集归纳整理,对449条信息从传播内容、信息来源、传播的形式、传播的方法、传播效果分析关于徐州城市形象对内外相关资讯。整理出徐州市关于市政资讯移动互联网传播渠道数量繁多,但精品甚少;微信平台对徐州城市形象信息发布内容匮乏;关于徐州城市形象负面信息承载过多;信息内容缺乏统合及监管等问题。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徐州城市形象如何有效传播,如何整合并合理利用资源,使传播效果最大化成为目前徐州城市形象传播中亟待解决问题。
一、大数据库建立是智能形态传播运作模式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从着力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到加强网络空间治理;从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带动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潮,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信息“大动脉”。将互联网+思维用在徐州城市形象传播上,首先就是要建立徐州城市形象的大数据。所谓大数据,表层看起来归于数据类型及规模的变化和扩展,但实质上大数据是资源内容的融合。大数据库的建立是为了让数据呈现传播者的愿望,支配传播行为模式,让传者能够充分享有各类资源。建立数据库是城市传播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中,一定程度实现跨平台、跨终端、移动化、智能推荐等智能形态传播运作模式的第一步。二、多元化平台是整合传播徐州城市形象的桥梁
在徐州形象传播中,多元化平台建设就是要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手段,依旧徐州城市的品牌形象发展战略需要和城市财力等条件,打造徐州城市的互联网+传播平台。首先要对传播平台进行系统性思考。明确传播的对象和传播目标,拟定好媒体组合策略和计划方案,进而确定平台整合过程中的内容策略、风格选择、功能设置,将电视、网络、纸媒和户外进行有机结合。
其次整合平台资料要充分考虑品牌形象与城市产业相结合。围绕徐州便利的交通所兴起的物流产业链、紧扣徐州两汉文化及周边乡镇的休闲娱乐的旅游产业、徐州维维、徐工等上市公司形成经济链还有徐州苏宁、万达、金鹰等形成的商贸影响力等构建各类产业综合性的媒体信息平台。以旅游产业为例,可以打造不同季节不同主题的徐州特色节日活动:汉文化国际旅游节、云龙山庙会、徐州彭祖伏羊节、刘邦文化节、樱花艺术节、槐花节、李可染艺术节、马可艺术节、子房山庙会、泰山庙会和梨花节等。②利用优势的地域条件,将徐州相关服务性行业通过各种媒体的相关报道,塑造“楚风汉韵古彭城,青山碧水新徐州”的城市形象。
再次徐州多元化平台要借用传播理念,实施全面系统的整合营销推广。20世纪90年代,美国市场营销学教授唐.舒尔茨提出整合营销传播概念。其意指把各个营销策略综合成为一个整体,产生协调效应,实现销售的最终目的。笔者认为这个理论同样适合于徐州城市品牌传播,可以将政府公关、宣传活动、教育引导等多种方式综合利用,可以通过活动带媒体、活动带人气,形成热点不断,以求实现徐州品牌形象最大的传播效率。
最后多元化平台既要有垂直平台也要有细分平台,还要有嵌套式平台。徐州城市形象传播不仅要依靠徐州政府官方微博、微信、政府官方网站、政府手机APP以及政府主导的传统媒体和线下互动,同时还要加强关注媒体、企事业单位、服务行业、社团、网红、个人等通过媒体关于徐州城市形象的信息。多元化的平台就是要将庞大的媒体资源合成一个整体,用不同的传播方式,以统一的形象,一致的信息来与公众进行沟通。徐州城市形象传播建立的平台存在着大量小平台,以精、专、巧取胜,走的是差异化路线,这些小平台也就是徐州企事业单位和服务行业为主,满足市民碎片化的需求。互联网思维强调开放、协作、分享,所以多元化平台要学会进行信息的分享和协作,甚至可以通过兼并和重组方式实现强强联合,加大对信息的使用和分析能力,从而迅速立体的展现徐州的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