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刘文西:一座艺术的丰碑

  • 作者: 畅谈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7448
  • 张哲浩

      7月7日下午,记者收到朋友发来的信息:黄土画派创始人、人民艺术家刘文西因病在西安去世,享年86歲。

      大年正月初四,记者还如约采访他呢。那时,老人尽管行动不便,但思维敏捷,每天还在坚持画画。

      倏然,一股悲情涌上心头,记者陷入了对老人的追思中。

      刘文西一生不忘初心,始终坚定地跟共产党走。还是在17岁时,当他第一次看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时,他就坚定了自己一生的艺术信仰。

      1957年,大学还未毕业的刘文西来到延安。在延安,充满好奇的他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不断寻访,被共产党人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深深地感染着、打动着,而这块黄土地上勤劳、勇敢、朴实、善良、赤诚的人民,也让他魂牵梦绕。

      1958年以来,刘文西先后100多次深入陕北,走遍了陕北26个县的山川沟壑,20余次在陕北过大年。他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真心真情同陕北人民相处,与老区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创作了大量陕北题材的作品。

      刘文西常说:“我对西北的艰苦生活心存感激,我热爱这里的人民,热爱这里的山山水水。这里是我艺术创作的力量和源泉,也是我生命的依托。”

      近10多年来,只要身体允许,刘文西几乎年年都要到陕北写生。每次到陕北,他都能叫得出许多老乡的名字,记得老乡家有几口人。老乡们见了他,更是兴奋地喊:“那个在钱上面画毛主席的画家又来了!”

      在陕北采风,刘文西与随行的画家们每天总是从早晨8点左右乘车出发,在蜿蜒曲折、寒风凛冽的山路上颠簸几个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而一到村子,他就带着采风团成员和乡亲们一起扭秧歌、打腰鼓、唱大戏,中午就在村里吃,晚上回到住处还要与大家交流一阵子才肯休息。

      在长期的深入观察和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刘文西获得了大量生动鲜活的创作素材,数十年来,他发表作品千余幅,出版个人作品集十余本,多次获国家级大奖,代表作《毛主席与牧羊人》《陕北人》《东方》《解放区的天》和巨幅系列长卷《黄土地的主人》等作品深受人民喜爱。

      “刘文西是一座高峰,有着铁一般的信仰和追求。他之所以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敬仰,就是因为他身上进发出来的那种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对艺术和人民的爱!这种爱可以超越时空,穿透历史。”获悉刘文西去世的消息,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共德动情地说。

      “文西先生终生献身于艺术,献身于西部,献身于人民和土地。他几十年如一日,以满腔的挚爱用艺术竭诚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文化学者肖云儒感到无限悲痛,“他是我们时代的一座艺术高峰。他描绘的延安时期和陕北父老乡亲的大量佳作,是中国当代美术史上的重要篇章,他创建的黄土画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广有影响的美术流派。作为新中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他哺育了几代美术人才,他的思想和艺术润泽了千千万万学子。”(资料来源:《光明日报》)

      本文标题:刘文西:一座艺术的丰碑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131803.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