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贵阳的中华南路

  • 作者: 贵阳文史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0819
  • 中华南路从大十字往南到南明桥,是贵阳中华路的南段。

      中华南路历史上曾叫南街,南华路。民国时期由北向南,分段叫南大街、小井坎、三牌坊、红牌坊、盐行街。之后南大街等改为南华路,盐行街改为盐行路。1951年将南华路、盐行路等统称中华南路。这是贵阳一条繁华的商业街,汇聚了金融、布匹、绸缎、百货几大行业,它的南端一段叫盐行街,集中了贵阳最大的几家大盐号和百十家盐行、盐铺,位置就在现邮电大楼至钻石广场大厦一带。

      民国年间中华南路上有银行7家、银号1家、钱庄1家、保险公司2家。在贵阳市民中享有盛誉的饮食服务业有狗不理、大江苏、西湖饭店、老不管面店、贵州旅社、江南大旅社等,有贵阳川剧院、金筑大戏院、明星电影院、阿嘛照相馆等文化娱乐业。

      中华南路上有明代贵阳八景中的两个景点,一个是现在还在的,叫“虹桥春涨”的南明桥,原名霁虹桥,建于永乐二年(1404年),是贵阳建筑最早的桥;另一个是现在已经没有了的,叫“灵泉印月”的大兴寺泉,它的所在地就是现在的百花广场。百花广场旁是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德学校,该校前身是黑神庙、忠烈宫。在百花广场的位置上,除了曾经有大兴寺、寿佛寺而外,还先后有过明星电影院、黔光京剧院、贵阳越剧团等。

      中华南路上曾有3个会馆:湖南会馆、福建会馆和广东会馆。湖南会馆原名寿佛寺、三楚会馆、两湖会馆,位于今中华南路百花广场处。在海天商厦位置,原来是天后宫,供奉妈祖,是福建会馆。清代广东移民在中华南路上修南华宫,路名因而叫南华路,后广东会馆迁至南明桥旁的阳明路。

      20世纪20年代,南大街上一家叫 “刘源春”的杂货店,在贵阳全城尚无电灯时,用小型发电机发电,并给贵阳带来了无声电影。贵阳首家正规电影院——明星电影院,地址在现百花广场处。1930年,在新市场(今邮电大楼侧)放映露天电影,后因成立正规群新电影院,迁至竹筒井(今筑同街)。

      中华南路正对遵义路口的邮电大楼,是20世纪50年代末的苏式风格建筑,是贵阳第一栋有电梯的褛房,也是20世纪70年代前贵阳第一高楼。

      今天的中华南路上汇聚了众多商厦,高楼林立。形成繁华的商业金融和电信物流中心。

      本文标题:贵阳的中华南路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142318.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