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意译《葛覃》——传世的喜悦

  • 作者: 贵阳文史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0919
  • 《葛覃》原文: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烯为绤,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擀我衣。

      害澣害否?归宁父母。

      我们读这首诗,就这样一路读下来,先不考虑这首诗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是什么意思,在读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一种节奏,一种欢快的节奏。我们感受到,有一种喜悦,穿过两千多年的岁月传过来,感染着我们。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喜悦?这是一个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的喜悦。确定了回娘家的日期后,她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和激动,像风一样跑来跑去,恨不得昭告天下,她要回家了,要回去看望父母了:這个风一样的女子,边跑边喊着自己的保姆:快快收洗、快快洗叠我的衣服;这个归心似箭的女子又迫不及待地问保姆:洗好了吗?整理好了吗?我要回家啦。

      在意译这个情节的时候,如何捕捉、表现这种喜悦?我琢磨了很久很久很久。踏破铁鞋,终于有一天做饭的时候,到阳台上取大蒜,无意间看到一只蝴蝶在飞,洁白的翅膀忽上忽下地扇动。于是灵感涌动,有了这样的意译:“喜悦是蝶,成群追我脚下的风,扇动洁白的翅膀,翻飞不歇。”

      那么这种喜悦酝酿了多久呢?酝酿了好几个春天了!

      何以见得?我们先了解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制作服装的过程。

      首先要织布,布从哪里来?这就是我们这首诗中写到的葛藤。葛这种植物,在宜昌的山里边长了很多。第一次见到它,是在宜都的宋山,一汪清潭之上,葛藤蔓延生长,葛花正好盛开,紫红色葛花有些落到了潭里。我第一次明白了什么叫闲潭落花!

      葛这种植物在古代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的根可以制作成葛粉食用;葛藤可以解酒;葛花炒食不易醉酒,有诗说“葛花满地可消酒”。葛藤也是一种情感植物,因藤蔓缠绕在树上的生长形象,所以,我们说某件事纠缠不清,叫纠葛;我们说两个热恋的人卿卿我我叫藤缠树。

      葛藤还有一个很大的作用,它的皮可以用来制作衣服。人们取其皮,煮过后,再捶、拍,获得纤维,就可以织成布。“是刈是濩,为絺为綌”说的就是织布的过程。粗纤维织成粗葛布,细纤维织成细葛布。

      这个女子走过山间,在葛藤还没开花的时候,就期盼着回家了。回家,必定要穿最漂亮、最好看的衣服。所以,她就一直盼着,等她再到山间,只见葛藤长得茂盛了,蔓延到山谷了,黄莺儿歇在树上欢快地鸣叫了。这时候。她就开始制作她回娘家的葛布衣了。衣服制成了,穿在身上是什么感觉?穿在身上非常舒服,而且,因为是要穿着它回娘家的,回娘家了要得到父母、兄弟姐妹们夸奖的,所以——“服之无敦”,舍不得脱下来。

      说到衣服,每一件衣服都有它的使命。对于我们都是一种陪伴。有的宽松舒适,让你自在;有的讨巧,能遮你身上的赘肉;有的厚实,让你温暖;有的有内涵,能衬你气质;有的能给你慰籍,跟你贴心。

      我有一套夏天的裙子,在衣柜里放了10多年还舍不得丢,它是蚕丝材质,很轻很薄,走动的时候它会随着你走动的节奏若即若离,又很舒适,有一种情感上的熨贴。所以,我用“即离之间,与我的肌肤互生体贴”来翻译“服之无敦”这种感觉。

      最后,我们说说有关春秋战国时期女子婚姻状况的词汇。

      春秋战国时期,女子出嫁,称为归。所以,一个女孩子出嫁,我们现在说她找到了“归宿”;出嫁后的女儿返回娘家向父母问安,称为归宁。诸侯出嫁的女儿,回娘家后仍将返回夫家,归宁的行为称为“来”;被夫家所弃,称为来归,或者出。从这些不同的词汇,可以看出,归宁,表示是一种正常的婚姻状况。

      从《左传》记载来看,那时候贵族女子的婚姻,多具有“和亲”的性质,大家族之间,诸侯国之间,通过联姻以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虽然是和亲,也并不表示所有的父母都会拿女儿的婚姻做交易,也有的父母非常疼爱自己的女儿。

      惜墨如金的《左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温情的故事:鲁庄公的大女儿嫁到了杞国。杞国的都城安丘在现在山东的潍坊附近,鲁国的国都在曲阜。那时的交通全靠马车,可见父女要见一面十分不易。鲁庄公与嫁到杞国的宝贝女儿伯姬因互相牵挂,不顾关于诸侯不因国家事务不得出行的规定,与女儿在两国国都之间的洮地(今山东泗水)相会。父女相见欢叙天伦,十分开心,依依不舍。到了这年的冬天,伯姬因为想念父母,又不辞劳苦,千里迢迢来到曲阜向父母问安。

      但是《左传》记载的另一名女子,就嫁得比较糟心。在山东有两个小的诸侯国,莒国和向国。公元前721年春天,莒国与向国联姻,向侯将女儿嫁给莒国国王。

      这个女孩子嫁过去以后,对婚姻不太满意,便借回娘家的机会一去不返。可以想见,在这样的动机下回娘家,不可能有《葛覃》这样的喜悦。到了夏天,莒国国王见她还不回来,竟派兵攻打向国,又把这个女孩强行带回去了。

      回过头来再看这首诗。她这么欢畅活泼,一方面可能婚姻生活还是比较如意的,另一方面,她的父母应该也是非常疼爱她的,她的兄弟姐妹之间也是和睦的,如果回家没有美食、没有好玩的、没有父母疼爱,没有好朋友相会,哪会这么狂喜开心呢?

      《葛覃》意译:

      妈妈,我将回家

      收拾行装啊

      我回家的心

      已在归途飞越

      当葛藤在春天漫山舒展的时候

      当葛花在藤间嫣然绽放的时候

      当黄莺们在花间欢唱的时候

      才始孕育喜悦

      当采下的葛藤喷出新鲜的汁液

      当粗粗的树皮捶成纤维

      织成我的葛布衣呀

      织成我归家的喜悦

      喜悦是蝶

      成群追我脚下的风

      扇动洁白的翅膀

      翻飞不歇

      喜悦是葛布衣温柔芳香的手

      摩挲、轻触

      即离之间

      与我的肌肤

      互生体贴

      妈妈

      穿上我的葛布衣呀

      妈妈

      我将回家

      (阿桃。意译《诗经》十余载,因《诗经》而读《左传》,竟别有洞天。)

      本文标题:意译《葛覃》——传世的喜悦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142783.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