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彩眉 江门行政学院 广东江门 529000
随着中国农业对内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农业产业化已经成为全球农业的共同潮流和趋势。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有效途径。2009年7月3日,广东省召开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会议,会议提出,在今后3—5年的时间,广东省将在每个农业乡镇的大宗和优势农产品产地普遍建立起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组织),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组织)每年增加800个以上,合作社成员及带动农户超过总农户的20%。显然,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业的产业化进程,已成为当前农业工作的重点之一。
江门市是珠三角地区乃至广东省的农业大市,辖下的台山、开平、恩平是广东省40个产粮大县之一,全市共有农业从业人员57.63万。在新形势下,要实现农业的增效和农民增收,提升江门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必须要走农业互助合作的道路,大力鼓励和办好各种类型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江门市农业的科学发展。
一、江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
江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起步较早,截至2008年底,江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及合作社)180个,遍布三区四市,涉及农、林、牧、副、渔等产业,覆盖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科技等领域。目前,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共有会员近10万户,占全市农户的15%以上,户均增收1380元,带动农户数32万多户,占全市农户的41.1%,全市现有国家、省、市各级农业龙头企业119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的长足发展,直接刺激和促进了江门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建成。然而,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不断向纵深发展,在新形势下,突显了不少问题和矛盾,制约了江门农业经济的发展步伐。1. 农业龙头企业相对数量少,规模小,综合实力有待增强
江门市现有各级农业龙头企业从绝对数量上看,处于全省中等偏上水平,但结合我市的农业从业人员数量看,江门农业企业覆盖每万名农业从业人员数仅为1.89家,低于惠州的3.1家和中山的2.76家,不具备相对优势。从龙头企业的规模和综合实力看,江门市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仅有7家,占全市农业龙头企业的5.88%,低于周边发展水平相当的肇庆市(7.84%)、惠州市(6.08%),与临近的中山市对比相差3倍又多,比广东省平均7.84%低1.42%。
广东省及部分城市农业龙头企业情况
2.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合作形式单一,合作链条短,产品流通环节合作较少
江门市目前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只能提供某些环节上的服务,还不能为基地和农户提供全面的生产信息、技术指导、收购产品、深化加工、市场销售对接等系列服务,而且合作链条短,农产品流通环节的合作显然发展不足。全市现有有农产品专业市场的乡镇仅有20.63%,低于珠三角九市平均水平25.08%,甚至全省的平均水平21.47%。农产品专业市场年交易额超千万的乡镇仅有4.76%,与全省平均9.35%及珠三角九市平均12.84%也相差甚远。
广东省及部分城市农业专业市场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