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卫娟 八步区委党校 广西贺州
1978年,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一次会议。至此,我国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逐步向城市推进;从开展改革试点,积累经验,再逐步推广;对外开放从兴办经济特区再向开放沿海、沿江乃至内地推进;从经济体制改革再到全面深化改革,历经了四十年多年的接力奋斗,我国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财富迅速增长,人民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走上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取得的成就
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经历,已经成为老百姓陈年往事的记忆,茶余饭后与子孙畅言的心酸史。改革开放,不但促进了农村的发展变化,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农民的思想观念。家庭承包经营使农户成为相对独立的经营主体,农民有了积累自身资产的条件,不再是被铐在土地上的“泥腿子”。在改革开放发展的潮流下,农民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有的大胆走出去,学会了经商创业,务工做生意,完成了从“农村户口”到“城镇户口”的转身。农民的思想解放了,不再墨守成规,守着"一亩二分田",学会利用土地流转实行规模化发展农业,学会了科学种养殖。在农业生产上,农民对新科技、新品种的接纳速度加快,主动学习实用技能,利用互联网经营。尝到了有文化的甜头,所以在子女教育上,更为重视,投入更多。农村的居住环境,也发生改头换面的变化,村村通公路,新楼林立,村容整洁,农民的幸福指数日益增加。中国的改革开放,始于农村,从调整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开始,打破了集体土地只能由集体统一经营的体制,实行农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雏形是源于农民的自主自发的行为,但党和国家对农民的创造始终高度关注,将其进行总结、提炼和完善,把其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提升为国之政策进行推广。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取消农业税,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的力度,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建立健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推进土地确权颁证和“三权分置”改革,推进农村管理体制和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从1978年到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33.6元增加到13400多元;基本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实现了从无到有,分别覆了13.5亿人和9亿多人;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7.4亿人口摆脱绝对贫困 ……这些数据是中国人民生活从物质匮乏到应有尽有、从贫困到小康生活最真实的记录。
2018年2月4日,中央正式发布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这一战略提出的背景,首先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新步伐,粮食生产能力跨上新台阶,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的民生问题和生态文明建设也得到了全面改善,农村社会稳定和谐,农民生活幸福指数显著提升,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这都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是我国现阶段,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最为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环境、农村党建等等各个方面都待改善和增强,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要求所向。
二、贺州乡村振兴发展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中国社会也是一个乡土社会,所以没有乡村振兴和乡村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也无从谈起。由于历史原因及加之多种因素制约,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最为突出,是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是众多问题的总病根源。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些问题是无法回避的挑战。重塑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提升城镇化水平和质量,补上农村发展的短板,需要实施乡镇振兴战略。针对现在城乡之间在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人居环境、文化教育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的问题,以及村落传统文化也逐渐消退的危机。国家提出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小镇建设等一系列探索和实践,集成升级为乡村振兴战略。贺州也正是得益于这样的有益实践,谋定发展新定位,焕发出新的生机。在地理位置上,贺州地处三省交界,是大西南连接粤港澳的重要通道,是广西面向粤港澳开放的前沿和窗口。在历史文化上,贺州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文物古迹繁多。在人文环境上,民风古朴纯良,自然风光秀丽,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是全国唯一的“中国长寿之乡”县域全覆盖的世界长寿市。这些殊荣得归功于贺州得天独厚的环境生态优势及贺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发展理念。绿色,是贺州的底色,绿色生态,是贺州最好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亮的品牌。现阶段发展上,贺州能够认清发展方向,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的优势,谋定发展的新定位,并在乡村振兴之路已有些成绩。
在发展现代农业上,创建农业示范区,实现产业兴旺,是贺州乡村振兴的主攻方向。适宜的气候和优良的土壤,尤其是富含硒元素的土壤,赐予了贺州种植的农作物绿色健康的标签,成就了贺州“百年菜乡”盛名,被誉为 “粤港澳后花园”和“粤港澳菜篮子”。目前,贺州市正着力抓好八步区铺门镇、贺街镇两个万亩供港澳蔬菜基地,并且建成了广西首个供港澳蔬菜检验检疫备案基地,61个乡镇均建立流动监测站,57家企业获得“三品”认证,面积超过了20万亩,10个农产品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在生态建设上,贺州推行“三自一补”(即自筹资金、自主建设、自我管理、财政奖补)和“两出”(即政府出资、群众出劳)的模式,按照“六个一” (即一个党建理事会、一个农民休闲公园、一条环村绿道、一个文体场所、一处水面景观、一个整洁环境)建设标准,采取整村推进、整合项目、集中资金的办法,开展生态村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区向景区转变、田园向公园升级。目前,贺州共建成58个自治区级生态村、483个市级生态村。
在乡村旅游上,结合全域旅游示范市建设,大力发展生态乡村旅游,推动美丽生态村屯建设提质升级。目前,贺州共建有乡村旅游点41个,星级乡村旅游区11个,发展农业旅游示范点9家,有32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开设民宿、客栈和乡村酒店旅馆。贺州市旅发委的统计显示,2018年春节长假期间,贺州市共接待游客76.3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4.21亿元,同比增长35.75。
三、贺州乡村振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村级发展的不平衡依旧存在。落后村与先进村的差距逐渐拉大。个别薄弱村“等靠要”的畏难思想的存在,是制约致富路上最大的绊脚石。二是在乡村旅游发展上,模式和服务功能单一,经营形式雷同,一哄而起,缺乏特色,在加之基础设施依旧薄弱,厕所、停车场、游客中心、卫生维护等服务设施缺乏建设和维护。乡村旅游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普遍缺乏,乡村旅游带头人明显不足,这将导致乡村旅游只能短暂性的成为人们歇脚的地方,不能可持续的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