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力 重庆理工大学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企业发展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市场竞争加剧、企业进入转型期等,成立内部审计机构有利于企业进行风险预警.而随着企业扩张,降低成本成为企业首要任务,于是出现了审计外包现象,即内部审计外部化.目前,我国企业积累的内审外包经验并不多,尽管如此,我国企业并没有放弃这条内审路径.对此,有必要结合我国企业的发展特点,学习国外丰富且先进的外包理论,参考和吸纳国内外实践经验,为我国企业发展内审外包服务做一定贡献.
二、国外研究现状
通过对文献的检索、收集和整理,国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关于内部审计外部化优缺点的研究
Cardillo和Couch(1994)认为:应当杜绝内部审计外部化现象,原因是企业内部人员更熟悉企业状况,对企业发展有着更明确的认识.James(2003)研究发现,依靠外部审计可以明显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和审计效果.
Cristina(2006)认为:内审外包对中小企业而言更为适合.其优点在于能降低人力成本和相关技术的投资费用,有利于企业节省资金并专注于经营发展,提高审计质量和独立性;缺点在于可能存在内外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2.关于影响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因素研究
Caplan和Kirschenheiter(2000)研究发现,企业内控体制与内审外包存在一定关系,当内控体制较弱时,内审外包的几率增大.Peter(2006)研究发现,99家上市公司中有超过50%的公司并没有设立内审机构,而是选择部分或者全部外包其内部审计职能.
Abbott(2007)对多家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发现:当审计委员会发挥出的监督职能越大时,内审外包的概率就越低.
Goh BW和Li D(2011)认为企业股权结构的变更很容易影响内部审计的结果.因为股东大会权力在内审机构之上,若权力制衡机制缺失或未落实彻底,可能造成内审机构形式化的结果.
3.关于内部审计外部化实践经验的研究
Michael L.Lavine和Charles K.Martin(2000)针对近1400家企业设计了一项关于内审外包的调查问卷,并从中发现:加拿大和美国实施内审外包的企业所占样本比例分别为31.5%和25%.他们认为企业将业务外包的可能性较大,而且这些企业选择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外包商的可能性也非常大.Jenny Goodwin(2004)通过调查得知:不管是澳大利亚公共管理单位还是私营企业,实施内审外包的数量很多,几乎达到30%,在选择外包商时往往会选择有资质的且有良好声誉的会计师事务所.
三、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内部审计外部化优缺点的研究
王创(2006)认为企业实行内审外包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的改善,主要是考虑到外包机构拥有独立且专业的团队,能够保证审计质量.肖洁(2013)认为整合审计资源有利于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赵颖(2014)认为企业内审外包是利弊兼有,若有效利用能把审计效率发挥到最大化.
2.关于内部审计外部化影响因素的研究
殷丽丽和李媛媛(2010)认为企业选择审计外包,与降低成本有关联.
石恒贵(2011)通过研究发现,外部审计机构的资质与执业能力对审计费用有重要影响.当外部审计资质良好、信誉高,拥有较为专业的执行团队,那么,审计费用也相应增加.
戴玮炜(2012)提出影响内审外包程度的五个要素: 审计业务对独立性的要求程度、内审人员的能力、内审人员的企业热爱度、外审人员获取信息的渠道、内审外包的成本.
赵宝卿和李娜(2013)认为,企业应区分不同的审计类型,从自身情况出发考量外包实施条件.以严谨、客观的角度评判内审外包可行性才可能成功.
3.关于内部审计外部化实践经验的研究
黄溶冰(2012)在对德美公司的案例分析中得出以下结论:内审外包可以有效降低审计费用,并且促进企业价值增值.
温瑶(2014)通过分析来自我国近1000家上市公司的数据,发现实行内审外包的上市公司约占总样本的47%,金融保险业是开展外部化业务比例最多的行业,最少的是建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