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兰霞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重庆 402167
《传热学》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研究热量传递过程及其规律的工程技术学科。本课程教学包含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理论课程的目的在于掌握导热、热对流、热辐射三种基本方式及热量传递过程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学会对传热过程进行剖析计算,为之后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基本的理论知识,同时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从事热能相关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实验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测试和数据分析及报告撰写,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1、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研究表明,教学方式是学生的学习成效的关键,DavidA.Sousa曾做过一个“学习24小时后的知识保持率”统计[2],数据显示,采用单纯讲授的形式,24小时后的保存率只有5%,视听结合为20%,而实践练习和向他人讲授/即时应用分别为75%和90%,从而可知,将教学方式由单纯讲授到讨论、实践、即时应用,实现了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传热学》是一门枯燥、抽象的课程,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本课程的关键。而提高兴趣一方面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授课富有感染力,另外一个重要环节便是改变课堂教学形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对于理论性的知识,可以采用口头讲解,对重点、难点进行强调,比如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的本质区别,也可以采用启发的形式,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流体力学》,可以引导学生将《流体力学》与《传热学》的知识点进行类比,比如流动边界层与热边界层,动量传递与热量传递,方便学生理解。涉及到传热过程的教学内容,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结合多媒体,采用图片、动画、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使抽象的传热过程具体化、形象化。教材每一章都有大量的习题,可以适当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题目,让学生们在课堂讨论,即时应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