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英翘 长春工程学院 130021
我国在历史发展中产生了多样文化,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少数民族文化的演变与发展。由于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生活环境,因此使其在服饰文化上表现出差异性,形成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文化特征,共同组成了华夏民族文化。因此分析传统文化对少数民族服饰影响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传统文化对少数民族服饰形制的影响
1.1 服装制式
第一,南北方民族服饰形制: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属平原文化,因此服饰表现出宽大厚实特点,大多为衣裳连属制。由于北方少数民族多为游牧民族,因此将较多贵重物品随身佩戴,这样就表现出长衣盛饰的服饰特点,例如蒙古族的蒙古袍。南方少数民族属山地文化,大多为农耕民族,由于气候原因所致,因此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大多呈现出上衣下裳特点,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比较多,因此在服饰形态上也表现出较大差异性,比如傣族短衣筒裙和苗族的彩衣短裙。第二,平面结构:我国服饰大多为平面结构,此种结构来源于天圆地方学说。中国传统服饰曲裾深衣。因此各少数民族的服饰也属于平面结构,人们通常都会在衣服上装饰较多图案,这样能够彰显出我国强大的印染技术与刺绣工艺,并且与西方服饰表现出明显差异。
2、传统文化对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的影响
在我国传统服饰中大多都具有十二章纹,其主要是指君王与高级官员礼服上所绣制的十二种纹饰,因此十二章纹属于我国古代服饰等级的标志。在周代就已经形成十二章纹,由于该图案具有等级性质,因此一直被沿用到清朝,对我国封建社会造成加影响。服饰上的十二章纹中所包含的十二种图案均具有其象征意义。比如日月取自清明之意,山取自敬仰之意,龙取自变化之意。十二章纹对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图案也具有较大影响,在少数民族服饰上常常能够见到日月山河以及花鸟鱼虫等图案,并且多数绣制图案都是经由历代相传,选自于民族文化或者图腾等,因此十二章纹常常以不同面貌出现在少数民族服饰中。
3、传统文化对少数民族服饰图腾的影响
图腾作为氏族全体成员的纽带并将其紧紧联系在一起,并且出现在族人的服饰和文身上。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都将动植物作为祖先。比如蒙古族称其为苍狼后代,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将其称为熊的后代,苗族认为族人源于枫树和蝴蝶。在远古时代,由于自然更替演变和战争因素导致各个群落部族开始打规模迁徙。在迁徙过程中携带母体文化的族群在与其他族群进行交流时常常会产生文化碰撞,使族群文化在迁徙和流转期间相互影响,并且呈现出融合发展趋势。由于氏族文化交融发展,在图腾方面也表现出交融发展趋势。中华民族以龙作为图腾,龙旗自夏王朝开始一致沿用到清朝。历代帝王都将自己称为真龙天子,因此从服饰、座椅以及床铺等均具有龙图腾。龙的产生主要是以蛇图腾为基础,融合了鹿角,马头,鸟翼,鱼鳞,狗爪以及兽足等,以此融合形成龙的形象。因此龙图腾能够全面代表中华民族,由于中华民族是由多个不同的少数民族所组成,因此龙图腾属于不同族群文化交融发展的产物。除汉族意外,其他多个少数民族也将龙作为图腾。例如苗族将龙视为祖先,并且创造出形态各异的龙的形象,在服饰中全面体现出龙图腾元素。彝族服饰上所包含的龙鳞纹样也源于对祖先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