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柳 长沙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0
一、俄罗斯音乐风格
第4首这是一首充满着浓厚的俄罗斯船歌音乐色彩的前奏曲,旋律深沉、凝重,主调的写作手法,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二部结构。呈示段1-13小节,主题句是由一个四小节的乐句组成,右手先从级进式的旋律开始再向下6度跳进,整个主题右手的旋律线条起伏很大,再加上6拍子是船歌体裁特有的一个拍子,让右手旋律有一种不稳定的感觉,就好像船儿在荡漾、摇摆,而左手旋律升c小调的主音一直持续着,这种固定音的模式贯穿始终,从而造成了两者之间的对比。5-12小节是主题句的延伸、发展,左手的固定音模式还是不变,始终持续着;展开部13-26小节,可以分为展开、对比、再现的三个乐句,前四小节为第一个乐句,由主题派生发展,和声转到了主调升c小调的关系大调E大调上,E大调的主音在左手旋律上一直持续,右手旋律依然起伏很大,还是延用了之前呈示段织体的模式;后六小节为第二个乐句,第二个乐句与呈示段织体模式完全不同,不再是主调的船歌织体的模式而是采取二声部对比复调写法,同时在织体写法、不稳定调性过渡处理等方面与之前形成鲜明的对比;再现句出现在23-26小节,为缩减再现,调性回归,是呈示段主题句的变化再现,27、28两小节构成终止,可以一提的是,全曲最后却意外的结束在升C大调的主音上。
二、中亚细亚音乐风格
第16首是一首具有浓郁的东方——中亚细亚地区情调的前奏曲,旋律缠绵而富有诗意,无词歌式的浪漫体裁,主调的写作手法。1-5小节为主题句,旋律从g自然小调进入,音色阴暗而纤柔,随之第二小节马上转到了它的平行大调降B大调上,到第三小节时转到了g旋律小调,最后在第四小节又返回到最初的g小调。右手的旋律是由一连串上下行音符组织而成的,衔接非常紧密,虽然节拍是8/8拍,但整体感觉一气哼成,毫无拖沓感,左手高低交替的柱式和弦有种类似船歌式的音型,烘托出高声部旋律诗意般的感觉。主题句呈示之后,进入第二乐句,是由主题句第3小节的材料变化发展而来的的,后下四度自由模进引申发展,从f小调进入,最后在降E大调上结束。第三句从10小节的第三拍开始,是主题句的移位变化,但只前保留了前两小节,之后就是自由变奏。第四句14-16小节为三个小节的自由模进。再现句从17小节的左手旋律开始进入的,右手高声部旋律变成伴奏声部,但音符数量变少了节奏也没开始那么密集,旋律渐渐也平静了下来,仿佛在预示着尾声的到来,乐曲最后补充了三小节作为尾声,主题句中低声部船歌式的音型又再次出现且慢慢淡出,最后在G大调主和弦上结束全曲。
三、中国风格
第13首是一首中国五声调式风格的前奏曲。全曲调性单一,情绪活泼欢乐,是典型的中国音乐五声调式风格的作品。曲式结构为再现三段曲式,1-21小节为呈示段,分为二个部分,1-7小节为第一部分。首先在升F宫调式上开始。主题a首先呈示,句子的线条起伏较大,节奏密集,主题句从上到下如小溪般倾泻下行,下方低声部的对位旋律b后一节进入,为跳跃性的音符,做插空式的填充,两个高低声部的句子互相衬托、互相照映,好像两个东方少女在舞动着美好的身姿。5-9小节是主题句a和对位句b的展开,第二主题c在8、9小节的低声部首次出现。10-21小节呈示段的第二部分,变成了复调的写作手法,用了刚刚的第二主题c与它的对题相隔一小节一前一后的进行,好像在一唱一和,你应我答的感觉,接着两手旋律以八度二重对位转换了位置且重复了一次,最后呈示段结束。22-29小节是一个8小节的中段,是一个带有插部性的主调写法的乐段,分为两个等长的四小节的乐句,用的呈示段主题的材料,下方声部是柱式和弦式的固定音型,且后四小节旋律是前四小节的高八度反复,在升F宫的属调升C徵上进行。再现段从30小节开始,是呈示段主题a和b乐句的变化再现,通过旋律的移高、移低八度来稍许变化,直到全曲结束。
四、欧洲教会音乐风格
第1首是一首类似中世纪教会音乐风格的前奏曲,整首曲子气质庄严而不失典雅,散发着欧洲民族气息,采用了主调的写作手法,曲式结构为有再现的三段式。1-12小节为呈示段,由主题句的呈示和两次模进组成,分为三个乐句,1-4节为主题句,这也是全乐曲的核心句。主题由柱式的和声形式开始,后两小节的拍子从原来的4/4拍变为5/4拍,并在第4小节最后一拍停在属和弦上构成半终止;5-8小节为第二个乐句,是第一个乐句的上方二度模进,后两小节仍然从原来的4/4拍变成了5/4拍,调属性向下属音倾向;9-12小节是第三句,是主题句的基础上变化重复一遍,并最后结束在主调的降Ⅵ级和弦上。13-15三个小节的连接句,咋一看与之前的结构、织体完全不同,但还是用了主题的材料,是主题材料的变形,随即引出升g小调的主和弦。16-24小节为中段,一共分为两句,在主题材料上进行发展、衍生,一开始旋律在升g小调上进行,20小节开始是第二句,第二句是前一句的上行六度模进,调性经过e小调,句末最后引出再现。从25小节开始为再现段,是呈示段主题的变化再现,结尾三个级进式的和弦,形成补充终止,与主题句的前三个和弦完全相同,造成一种首尾呼应的效果,最后完满终止于C大调的主三和弦上。此曲是作曲家当时正处于创作的初级阶段,还未完全摆脱传统的作曲技法的影响,但已经展现了作品别具一格的特色。第17首是一首德国众赞歌风格的前奏曲,中等的速度,四部和声式的合唱织体形式且全曲旋律的进行都是以级进的方式,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整首乐曲一共可以分为五个乐句,都是在主题句的基础上变奏而来的。主题句是1-4小节,四个声部中三个声部都在上方右手旋律上,而左手只有一个旋律声部,这样的和声位置安排显得上密下疏。旋律从降A调主和弦开始,女高音声部从高向下级进,当到达第三小节第一拍的主和弦的五音E音时,就改变方向向上级进,且最后停在主调属和弦上构成半终止;左手的男低声声部从降A大调的主音开始向上级进,与女高声部形成一条反向的旋律线条,到了高八度的主音A时则改变方向向下级进,始终与女高声部呈相反的方向。节奏上是采取了两拍+三拍的的模式贯穿始终。接下来的5-7小节是第一变奏句,用了主题句头两个小节的材料加以变奏,调性变成C大调;第二变奏句8-13小节,前两小节是第一个变奏句的下四度自由移位,调性从C大调转到了e小调;第三变奏句14-17是主题句的下四度自由移位衍化;18-23小节第四个变奏句从C大调返回主调降A大调,且男低音声部是主题旋律变化而来的,最后以同名小调的终止形式终止在降A大调的主三和弦上。
不同民族风格的演奏处理
一、俄罗斯音乐风格
第4首这首乐曲的体裁是无词歌的形式,整首曲子给我们展现出了一幅船儿随着水波摇曳、荡漾的画面。无词歌这种体裁的特点是右手声部一般为旋律声部,富有歌唱性,而左手声部一般为伴奏声部。所以顾名思义在演奏这首前奏曲时,注意要把主题旋律声部和伴奏声部这两个声部的层次体现出来。右手旋律声部是主题旋律具有歌唱性和连贯性,要弹奏的舒缓、悠长,如歌似得,表现出船儿在荡漾的感觉,右手旋律中有很多三连音、十六分音符、切分、附点等节奏的变化,这些每一次节奏的变化节奏都要求十分精确;左手伴奏旋律中的双音要弹奏的整齐,注意控制好触键的力度,衬托好右手的主题旋律。当变为复调的织体形式时,二个声部进行对比仿佛在你追我赶,演奏者在这部分要同时兼顾好两个声部,句子与句子之间要有气孔。
二、中亚细亚音乐风格
第16首这首无词歌体裁的乐曲要用行板的速度弹奏,整首曲子风格是浪漫而抒情的,右手声部的旋律线条要弹奏的连贯且富有感情,手指紧贴琴键移动,触键要缓慢而轻柔,旋律一开始从弱开始,所以音量不宜过大,控制好手指的力度,左手伴奏声部里面有两个声部,其中包含一条与主旋律平行的支声部旋律在低声部和弦的上面一个音上,横向组成四个级进旋律,演奏者在弹奏的时候要注意突出这种旋律音但声音又不能盖过右手的主题旋律,这要求演奏者的手指有很好的控制能力以及对旋律的捕捉能力,并且还要注意比如第一小节低声部的这种双音不要松开的太早,要保持两拍的时值。最后17小节的再现句主题旋律在左手出现,这时左手旋律声音就应该出来,右手的双音要弹奏的整齐,合理的安排好指法,手指始终不离开琴键,运用手腕自然的摆动来保持旋律线条的连结性。演奏者在弹奏这首乐曲时可以按四分音符为一拍打四大拍来弹奏,旋律就不会像打八拍那样显得零碎,踏板也是一大拍踩一下,一小节踩四次,这首乐曲踏板要踩的频繁一点,但是每次踏板要松干净否则音响听起来模糊浑浊。
三、中国风格
第13首这首地道的中国风格的小曲情绪是活泼欢乐的,速度稍快,右手的主题旋律a一开始从弱进入,要弹出活泼、轻盈的感觉,就好像是东方少女在灵巧地舞动着她们美好的身姿,右手一连串下行的音符注意每一个小连线和小连线之间的间隙,左手插空式的跳音用指尖贴住琴键轻轻的触键,好像蜻蜓点水般的感觉要弹奏的轻巧、俏皮。第二主题旋律C和它的对题这两个不同性格的旋律弹奏时候要注意这种性格的变化,弹出音色、力度上的对比。再现段因为旋律的移低移高八度造成两手在交叉弹奏时跨度比较大,这可以用身体移动带动手臂从而准确的触键,最后突强记号的音要短促有力,且着重突出外声部的音来造成音高反差的效果。这首曲子乍一看音不多比较简单,但是弹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因为整首曲子用到的黑键比较多所以在弹奏时特别容易按错音,弹奏者可以先慢练,在保持每个音的准确性的基础上再提高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