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月 尚立菁 中核铀浓缩有限公司职工医院 730065
一、医患关系概念
(一)医患关系的概念
医患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种,是人际关系在医疗情境中的一种具体化形式。(二)医患关系的重要性
第一,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医疗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基础。例如从诊断方面看,医患之间没有充分的交往,医生就往往采集不到确切的病史资料。从治疗方面看,患者遵从医嘱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第二,融洽的医患关系会造就良好的心理气氛和情绪反应。对于患者来说,不仅可消除疾病所造成的心理应激,而且可以从良好的情绪反应所致的躯体效应中获益。对于医生来说,从这种充满生气的医疗活动中亦可得到更多的心理上的满足,即良好的医患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治疗的手段,它不仅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而且对医生的心理健康也是必须的。
二、医患交往的两种形式和两个水平
(一)医患交往的两种形式
医患间的交往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言语形式的交往,即利用语言来传递信息;另一种是非语言形式的交往,包括动作和躯体的两个方面,即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眼神与手势等,它们与身体运动和非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有关。建立有益的医患关系,有利于医患之间的正常交往,医务人员不仅应当注意自己的语言修养和言语活动,及时向患者传递有益于患者康复的信息,注意昕患者的言语表述,而且应当注意自己的仪表、动作、手势与表情,并注意仔细地观察患者的这些非言语形式的表现,为诊治疾病寻找依据。
(二)医患交往的两个水平
医患交往和相互作用,可以在技术水平和非技术水平两个水平上发生。在技术水平上,医务人员凭借自己的技术性的医学知识,为患者做出诊断与治疗,包括采集病史、进行体检和心理检查、安排实验室检验、开处方以及其他具体处置等等。在非技术水平上,医患间的交往像任何社会关系中的交往一样,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实际的医疗活动中,两种水平的交往和相互作用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例如,非技术水平上交往的成功会有利于医生病史的采集,促进患者对检查和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有利于技术水平上的交往。
所谓患者的依从性,又称之为遵医行为,是指患者的执行医嘱率。患者的依从性不高,是交往不良最直接的结果。有人提出如下公式来说明患者依从性的重要性:
治疗效果=医生的临床知识与技能×患者的依从性
在临床中,患者的依从性有时低得令人难以置信,如Bergmar 等人(1963)调查了一组链球菌感染的患者,门诊处方注明用10 天抗生素,而58%的患者只用了3 天就停药;到了第6 天,停药者达71%;第9 天已有83%的人停药,只有17%的人完全遵循医嘱。调查还发现儿童口服抗生素的依从性只有8%。